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通訊員張月華)
在腫瘤診療中,病理科的診斷水平決定了醫院的整體診療水平,找到“靶標”才能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然而,很多患者因找不到原發灶而無法進行科學治療。
近日,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34歲女性患者,其在省內一家醫院診斷頸部淋巴結轉移淋巴上皮癌,考慮鼻咽癌轉移,一年來鼻咽CT及各種檢查均找不到原發灶,臨床無法治療。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病理科主任李華芳借閱了患者的病理切片,經過鏡下仔細觀察,結合頸部轉移淋巴結的位置,發現其更符合胃間質瘤的癌轉移,建議臨床醫生行胃鏡檢查取病理,證實了最初的診斷。目前,患者正在醫院進行治療。
病理診斷特別是腫瘤病理診斷關乎每一個患者的生命,病變是炎癥還是腫瘤,是良性、交界性還是惡性,是低級別還是高級別,浸潤深度的判定,手術切緣是否充分,淋巴結是否轉移,微轉移還是宏轉移等等,每一個信息都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對待每一份標本都要仔細檢查,不能遺漏任何細微病變,要認真負責地發出每一份病理報告。”李華芳說。“‘為什么病理報告需要等那么多天?’許多患者來到醫院做病理診斷時,會有這樣的疑問。病理檢測不同于普通檢驗,整個過程需要10多道的步驟,近40道工序。每一步都環環相扣,層層把關,因此待結果出來基本上需要4至5個工作日。”李華芳說。
目前,該醫院開展了分子檢測,包括胃癌、乳腺癌Her-2的FISH檢測,肺腺癌的十基因聯檢及甲狀腺、結直腸癌的基因檢測,卵巢癌及三陰性乳腺癌的BRAC1/2檢測等,逐步建立病理形態-免疫組化-分子技術綜合診斷平臺,為臨床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