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幼保健院專家為患者進行聽力檢查。記者唐志梅攝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主題是“人人享受聽力健康!”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其中成人數量為3.28億,占總數的91.1%。如何保護聽力健康?記者采訪了德州市健康教育講師團有關專家。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加之生活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原因,近年來,聽力衰退呈現年輕化趨勢。如果聽力受損,無法逆轉。“人之所以能聽到聲音,是因為耳蝸中的毛細胞會將鼓膜的振動轉化為電信號,通過神經纖維傳導至腦內聽覺神經,而高分貝聲音持續震蕩耳蝸,會過度刺激毛細胞,導致壞死,且無法再生。”專家解釋說,當毛細胞完全死亡后,就會發生永久性聽力喪失。
哪些原因會導致聽力受損?專家說,這與個人使用音頻設備時的3個不良習慣有關。使用耳機時間過長,長期、慢性的噪聲刺激,造成毛細胞代謝紊亂,供血、供氧不足,使其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引起噪聲性聽力下降;聽著音樂入睡,熟睡時佩戴耳機,耳機被夾在枕頭和耳朵之間,加大了聲壓對鼓膜的刺激,使內耳很容易受到損傷;在熱鬧的街道、公交車和地鐵里戴耳機,這些場所噪聲大,會不由自主的提高耳機音量,讓耳朵受的傷害更大。
專家建議:使用耳機時,應遵循“3個60”原則:每次使用耳機不超過60分鐘;聲音的大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當外界環境聲音超過60分貝時,盡量不使用耳機。此外,人們作息時間要有規律,盡量避免熬夜,缺少睡眠或情緒緊張,會影響內耳的微循環,容易導致耳鳴。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噪聲,在使用家用電器時,盡量把噪聲降到最低,用過之后關掉開關,接打電話、看電視、聽音響時,要把音量調到適中。不要經常掏耳朵,正常人都會有耵聹,也就是耳屎,這具有殺菌作用,可以保護好外耳道的皮膚,如果經常掏耳朵,會損傷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炎癥,造成真菌感染。
“每年應至少保證一次聽力檢查,有遺傳病史的每半年就要檢查一次。”專家說,發現異常應盡快就診,以延緩聽力衰退。
□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