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舉措,做好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答卷——鄉鎮衛生院實現中醫藥全覆蓋
中醫藥文化節上,市民在醫生的幫助下學習真假中藥鑒別。記者 劉振興 攝
□本報記者 劉瀟 滕璐 本報通訊員 楊光朋 徐天馳
3月18日,德州市衛生健康暨中醫藥工作會召開,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推動全市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不論應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是日常醫療服務,我市中醫診療都發揮著獨具特色、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藥傳承創新更是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中醫藥服務管理體系不斷健全、特色優勢逐漸彰顯、人才隊伍日漸壯大、專科水平穩步提升、“互聯網+中醫藥”工作初見成效、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
文化把脈 國粹煥發新活力
“蒲公英、藏紅花、益母草、薄荷、芍藥……”3月26日上午10時許,在寧津縣中醫院中醫本草文化園,來自實驗小學的20余名學生,在學習辨識園內栽種的中藥植株,由中醫科主任司書凱負責現場講解。司書凱就各類中藥材的形狀、顏色、氣味和用途進行講解,還給學生們發放了對應的中藥飲片實物,通過“看、摸、聞、嘗”的方式,讓他們近距離認識、辨識每一種中藥飲片的質地與氣味。
前不久,寧津縣中醫院被評為“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醫本草文化園正是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建于2020年6月,占地3000平方米,集觀景、療養、學醫理、識藥材于一體。“文化園建成后,我們經常邀請離退休老干部、企業白領、中小學生來參觀,讓大家學習中醫養生健康知識,感受中醫文化的獨特魅力,加強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寧津縣中醫院院長李志剛說。
近年來,我市中醫藥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像寧津縣中醫院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但中醫藥文化傳承是多方位的。
為推動中醫藥文化更好傳承發展,我市聯合政產學研等各方資源,搭建全要素、多領域、高層次創新發展平臺——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中醫膏方文化推廣、中醫健康養生大講堂等系列活動,2020年,舉辦中醫健康養生講座200余場,義診活動118次,義診群眾8000余人,宣教人數達萬余人;成功組織2020海峽兩岸八極拳技藝交流大會暨兩岸中醫學術論壇,在慶云成立海峽兩岸中醫文化交流中心,邀請近百名專家開展中醫義診活動,惠及5000余名群眾。
去年,德州市中醫院、寧津縣中醫院被評為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糜鎮衛生院、宿安鄉衛生院、四女寺鎮衛生院被評為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在市衛健委主任常樹風看來,中醫藥事業的興盛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密切相關。“中醫是一門久經考驗的獨特醫療體系,應大力弘揚和傳承,而且傳承中醫藥文化,弘揚國粹精髓是每個中醫藥人的職責所在。”常樹風說。
固本培元 中醫服務上臺階
3月23日下午,在德州市中醫院,剛做完康復治療的張女士正接受檢查。她長期患有重度腰椎間盤突出癥,因未進行系統治療,導致起床時腰無法用力,一彎腰就疼得直不起來。“現在治療不僅能隨治隨走,還能通過‘中醫日間病房’納入醫保報銷,對老百姓來說真是件好事。”張女士興奮地說。
所謂“中醫日間病房”,其實就是經患者和醫療機構雙方同意,患者在非治療期間不需住院觀察,24小時內完成住院、手術治療、出院等全部診療過程。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推行“中醫日間病房”醫保結算試點工作,將24個中醫病種納入醫保支付,在全市3家醫院試點開展,德州市中醫院是其中唯一一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目前,德州市中醫院已建立了完善的“中醫日間病房”醫保結算相關制度和技術規范,與普通病房相比,其床位費、護理費按現行標準的30%收取。德州市中醫院副院長莊霞說:“‘中醫日間病房’模式好處很多,不僅縮短了患者候診和治療時間,有效提高了醫院床位使用率,還節省了患者住院費用,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
前不久,樂陵市中醫院中藥加工室開展了個體化藥方定制服務,專門購進相關設備,根據患者實際需求將藥方制作成水丸、蜜丸等。“凡是由我院醫生開出的中藥處方,都可交由中藥加工室工作人員代加工,可做到隨身攜帶、隨時服用。”樂陵市中醫院辦公室主任龐曉鐘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只是全市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生動縮影。去年,我市召開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對全市中醫藥發展提出具體要求。同時,為完善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在全市范圍內設立中醫藥相關業務科室,增加行政編制。截至目前,我市各縣市區政府辦中醫院全覆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全部設置中醫藥科室、134個鄉鎮衛生院建立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8%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除夏津、慶云外,各縣市區均為國家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對癥下藥 產業融合展新姿
3月28日,在慶云縣尚堂鎮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一大批種植工人正穿梭作業,他們忙活鋤草、管護幼苗。“鐵皮石斛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以前主要生長在南方山區地帶,通過科研攻關,才成為了我們基地的主要種植品種,目前,種植面積3000余畝,年產值2億元以上。”山東沃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華是基地負責人,在她看來,市里對中醫藥產業發展有長遠規劃,也有配套的利好政策,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眼下,基地的發展重點放在了鐵皮石斛深加工上,目前,已開發出鐵皮石斛西洋參顆粒、石斛化妝品等10大類、50種深加工產品,未來將統一投放市場。
“前不久,省政府公布了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相關措施文件,將慶云鐵皮石斛列入山東省五大功能食品研發產業之一。”劉中華說。實際上,基地不僅發展了石斛的組培、種植、深加工,還建成了沃森田園養生休閑觀光園及中醫藥文化旅游接待中心,通過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醫養健康產業向縱深發展。
像慶云縣尚堂鎮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武城縣四女寺百草園鮮藥基地都是我市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的最好例證。我市還發展了中醫藥種植產業,如夏津大力發展桑葉、桑葚、桑白皮等藥材種植加工產業;寧津縣加快推進相衙鎮卓冉專業合作社、長官鎮禾潤藥材中藥產業項目,主要種植金銀花、北沙參、丹參等中藥材。
“中醫藥產業崛起的背后,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隨著市場不斷成熟,中醫藥健康服務大格局已鋪開。未來,隨著地道藥材種植規模的擴大,全市有望建成若干功能齊全、地域特色明顯的中醫養生旅游基地。”市衛健委中醫藥科科長任玉芹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