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
7月7日將迎來“小暑”節氣,小暑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盛夏,7月11日開始進入“三伏天”中的頭伏,入伏后,炎天暑月,驕陽似火,上蒸下煮,酷熱難耐。此時,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容易出現哪些疾病?7月6日,記者咨詢了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希良。
市民在超市選購夏季食材。通訊員張衛攝
氣溫高、濕度大,謹防中暑
近日,德州的高溫天氣在36℃左右,相對濕度在60%~80%,氣溫高濕度大,高溫中暑氣象等級較高。
劉希良說,從以往的案例來看,人在37℃左右的恒定溫度下,依靠自身產熱、散熱功能,可以保證身體的“冷熱均衡”。一旦進入高溫環境,人體的“調溫”就容易出現障礙,身體會出現像頭昏、多汗、疲乏、惡心等中暑癥狀。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劉希良提醒,很多人對這種中暑類型了解很少,一旦發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數。因夏季高溫引起的季節性皮膚病也明顯增多,除了被蟲咬引發的,因日曬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也很多,皮膚被曬傷,紅腫起泡,毛囊炎等。
過度貪涼,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劉希良分析說,室外天氣炎熱,很多人習慣吹空調,或者打開冰箱喝冷飲,或者大汗淋漓回家就洗個涼水澡,如果過度貪涼,容易患上感冒心血管疾病、腸胃疾病等。
例如,頸椎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每年夏季因為直吹空調造成面癱的人也不在少數。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張開著,這時候再用涼水一沖很容易感冒。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如果迅速、大口喝冰鎮飲料,忽然過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容易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學會自我調節,避免“情緒中暑”
劉希良說,夏天屬火,內應于心,因此夏天的炎熱天氣容易助心火亢奮,出現煩躁易怒、情緒失控、愛發脾氣等“情緒中暑”現象,而“情緒中暑”又會導致身體不適。
天氣炎熱的情況下,“情緒中暑”發生的比例就會明顯上升。人的情緒容易不穩定,再加上晝長夜短,因此也更加容易誘發失眠。劉希良提醒說,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努力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若遇到不順心的事,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自我調節。
例如,平日可以多讀誦經典或其他書籍,培養內心在浮華世界靜下來的能力,或者找個固定的時間獨處,放空大腦,與自己對話,保持初心,找到生活的重心,戒驕戒躁,保持心境平和。
宣泄情緒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找人傾訴、哭泣,或者外出運動,與大自然相處等。通過與三兩好友喝茶聊天,或者旅游,轉移注意力到積極的事物上,或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慢慢淡化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