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21日是第八屆全民營養周,主題為“會烹會選會看標簽”。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如何通過掌握標簽知識鍛煉“火眼金睛”,給自己、家人的營養和健康構筑一道溫馨的屏障?德州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真正的“好”食品要符合好的感官性、營養性、安全性。作為消費者,購買食品時,如何來挑選“好”食品?
一、感官判斷。這是最簡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感官憑經驗來辨識食物的色、香、味、形是否正常,如有異常,則不可能是“好”食品。
二、標簽識別。食品標簽是向消費者傳遞信息,展示食品特征和性能的一種形式。它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等內容。食品配料表是鑒別食品屬性的重要證據。消費者可以根據標簽內容來判斷和選擇適合自己的“好”食品。如名稱為果汁、果汁飲料和果味飲料的三類食品,果汁是用100%水果為原料加工制成;果汁飲料,是以水為主要原料且含少量果汁的飲料;果味飲料則不同,標簽上可能畫有誘人的水果,實際果汁含量極少,甚至沒有,主要通過添加食用色素和果味香精呈現水果的顏色與香氣。因此,只要細看標簽上食品的名稱、配料表、營養成分表,就會發現這三類食品有明顯區別。相對來說,果汁更有營養價值,也更有益于人體健康。
三、查看票證。在正規經營單位購買食品時,消費者如想進一步了解食品質量安全相關信息,還可查看產品檢驗合格證明。
四、避免誤區。在挑選食品時,消費者既不要過分追求口味,也不要認為顏色外形漂亮的或者價格高的食品就是“好”食品。顏色外形的漂亮與內在質量沒有必然關系,價格的高低也主要取決于供求狀況,更不要被虛假夸大的廣告宣傳和精美的包裝所誤導和迷惑。
總之,在挑選食品時,要注重常識,保持理性,內質與外形并重,口感與營養兼顧,踐行科學、健康、文明的消費理念,做一名成熟的消費者。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劉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