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醫院專家提醒:謹防面癱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于海琳通訊員劉珊珊)
“秋分”之后,早晚氣溫逐漸轉涼,十幾攝氏度的溫差導致各類疾病的高發,其中以“面癱”患者居多,在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前來就診的面癱患者增多。據了解,進入九月后,前來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扎堆就診的面癱患者就有二十余名,與八月份的零星病例形成了鮮明對比,今年29歲的患者小張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上班族,平時工作壓力大,“開車兜風”是小張酷愛的解壓方式。但近日清晨刷牙時,漱口水側漏和突如其來的口眼歪斜癥狀,讓他倍感緊張:我不會是中風了
吧!在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
科,主任劉希良接診了小
張,發現他左側額紋消
失、皺眉無力、閉目露睛、嘴角歪斜。了解到小張在前一天夜里不顧身上有汗,仍開車迎面吹風回家的情況,結合腦部CT等檢查結果,劉希良確診他的癥狀為“面癱”。
劉希良解釋,進入秋季,晝夜溫差大,小張開車時打開車窗的習慣會導致面部過度吹風,感受風寒之邪,寒邪凝滯,阻滯經絡;再加上他當時面部有汗,所以導致“面癱”癥狀。
“面癱也稱面神經炎,是以面神經的炎癥、缺血、水腫或脫髓鞘改變為病理特征的周圍神經疾病。面癱不受年齡限制,從半歲大的小孩到80歲高齡的老人,都有可能患病。”劉希良說,面癱一般分為急性期和恢復期。急性期,即發病的初期,此時是治療面癱的黃金期,神經損傷的程度直接影響病情的預后和恢
復的速度。
“治療面癱,針灸是首選。”劉希良介紹,在病情恢復
期,利用針刺患側及對側合
谷穴,面部針刺選取地倉穴、陽白穴、太陽穴等,同時配合紅外線、電針、疏密波或面部閃罐、拔罐等治療方法,大部分患者20天到30天能恢復,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有可能留下后遺癥。
“其實大多數面癱患者在發病前,都有頭、面部受風受涼的經歷,適逢身體勞累、虛弱,就很容易在夜間感受風寒,誘發面癱。”劉希良指出,根據面神經損傷階段的不同,除了口眼歪斜癥狀外,有些面癱患者還可能伴隨味覺減退、聽覺異常、耳內皰疹、刷牙時漏水等癥狀。如果發現以上癥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此外,劉希良提醒:面癱初期的調養非常關鍵。“患者要保證得到充足的休息,可以在室內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其次要注意保暖,面癱部位不能受涼。飲食上要忌辛辣刺激之物,忌煙酒。”同時,面癱患者要避免焦慮,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盡早接受康復功能訓練,有助于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