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乃春 攝影 周建新 通訊員 劉海軍
每天早晨7點多,在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車間控制室,一個熟悉的身影會準時出現,或了解當班的指標數據,或解答新入職員工遇到的技術難題,她的聲音不大,娓娓道來,潤物無聲……
她,就是華魯恒升唯一的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高級技師孫一倩。
1993年7月,畢業于北京化工學校的孫一倩進入華魯恒升公司,被分配到新成立的聯醇崗位。她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細心摸索工藝數據,逐步掌握了操作技術,不到兩年就成為崗位主操作,成為同批進廠青年工人中的佼佼者。1996年,鑒于她在運行控制中的出色表現,她被車間聘為崗位技術員。
隨著國際聚氨酯產業向中國轉移,作為該行業的配套產品,DMF(一種化工原料)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2000年,華魯恒升采用低壓法合成甲胺、接觸法合成DMF,新建了有機胺和DMF裝置,孫一倩被抽調到新系統參與“開車”。
由于國外企業技術封鎖,國內行業壁壘,當時沒有可借鑒的操作經驗。面對未知領域,孫一倩晚上挑燈研究流程,白天和同事一起研究“開車”方案,一有時間就扎到資料室查資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套裝置一次“開車”成功,而她僅用三個月時間就掌握了系統操作技術并在車間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