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王先生到某銀行申請住房貸款,該行經過審核拒絕了王先生的貸款要求,理由是王先生征信報告被多家小貸公司查詢且貸款審批未通過,因而判斷王先生財務狀況和還款能力出現了問題,所以拒貸。王先生感覺十分奇怪,到人民銀行征信服務大廳打印了個人信用報告,發現報告中“機構查詢記錄明細”一欄有多個小額貸款平臺以“貸款審批”為由的查詢記錄。王先生表示,自己并未在小貸平臺申請貸款,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查詢記錄呢?工作人員詢問王先生是否瀏覽過這些小貸公司平臺網站或者手機APP,并且點擊了“同意”按鈕。王先生回憶說,他確實瀏覽并進入有關網頁或者APP,也在協議頁面點擊了“同意”按鈕,但是他并沒有詳細閱讀協議內容,也沒有真的申請網絡貸款。工作人員向王先生解釋稱,雖然王先生并未辦理網絡貸款,但是點擊了協議頁面的“同意”按鈕,則很大可能已經授權對方查詢其信用報告,因而出現了上述小貸公司查詢記錄。
案例啟示
通過網絡進行貸款已經成為很多網民的選擇。多數平臺一進入就要求客戶對有關協議點擊“同意”或者“不同意”,有些網民并無真實信貸需求,僅僅是對業務進行了解或者查詢網貸額度。但是,點擊了“同意”按鈕也就等于給對方授權,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查了信用報告。因此,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點擊“同意”按鈕需謹慎,一定要認真閱讀協議內容,否則不但影響個人信用記錄進而影響正常信貸,還存在非常大的個人信息泄露可能。
典型案例
受害人聽信熟人推介,通過參加廣告營銷活動(“神州牛歌”裸眼3D手機用戶積分兌換活動)的方式,可免費領取智能手機。受害人只需按照合同約定,保證在領取手機后的18個月內,每日通過手機“滑屏”點擊廣告20次,即可賺取“金幣”以支付手機費用。但參加活動時,受害人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證復印件、銀行卡(用于“金幣”兌換與扣款)、持卡人手持身份證照片(證明本人已領取手機)等資料。2018年9月起,受害人陸續接到信貸機構貸款催繳通知,才發現“神州牛歌”公司盜用留存的受害人身份證照片等個人信息在貸款機構進行了貸款。
案例啟示
該類詐騙,犯罪分子往往以免費領取物品為誘餌,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場景,騙取受害人信任。以私自留存的客戶個人資料通過互聯網渠道申請線上貸款。案例表明,不要相信“天上會掉免費的餡餅”、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信息、定期查詢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等,都是防范金融詐騙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