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龍
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求回報堅守疫情防控一線,或捐款捐物支援救濟困難家庭,或為社會公益活動奔波出力,亦或者參與社區創城工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愿者。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這是一個為無私奉獻愛心的人設立的節日,讓我們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為文明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市已建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1.9萬余支、固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1350個,打造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153個,擁有文明實踐志愿者100多萬人。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積極服務群眾,融入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精神文明創建,在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市志愿服務還存在短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貌。這些論述為我市志愿服務未來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工作路徑。
以黨建引領志愿服務,發揮黨組織在志愿服務中的政治引領功能和黨員志愿者模范帶頭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志愿精神有機融合,不斷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和服務格局。同時,健全制度規范,加強志愿服務相關立法,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尤其要明確和界定志愿服務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努力在各環節為志愿服務工作提供“剛性”保障,推動志愿服務法治化。志愿服務同樣離不開激勵機制,如武城采取“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實物”的形式,以建設“蒲公英超市”為載體,統籌推進“好習慣銀行”“文明銀行”“愛心銀行”等積分制,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此外,還要積極借力大數據平臺。東營打造的“一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一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數據平臺),通過平臺“百姓點單、中心派單、服務辦單”的運行機制,建立起了“群眾吹哨、服務報到”的志愿服務供需零距離對接,便是通過“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志愿服務走向精準化的有益探索。
青春志愿行,奉獻新時代,讓我們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強化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主動投身志愿服務,汲取營養和力量,用一抹抹“志愿紅”描繪出文明城市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