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榮,女,56歲,中共黨員,現任田西村村民委員會委員、網格員,曾獲“齊河縣優秀網格員”稱號。“不懂則問,不能則學,干一行愛一行”,這是她的座右銘,工作中她謹記為民服務初心,她串百家門、問百家事、排百家憂、解百家難,用耐心換理解,用暖心換信任,以服務村民為基點,以小角色擔起大責任。
始終把群眾記心間
6月27日晚上,楊昭榮像往常一樣坐在家中書寫著當天的網格工作日志,突然有村民跑來“因為下雨刮大風,村東頭一處閑置房房頂被吹倒的大樹砸壞,房頂上的瓦片搖搖欲墜非常危險”,楊昭榮來不及撐傘,冒著大雨跑到村東頭,緊急聯系村‘兩委’,在大雨過后立馬對閑置房加裝了鐵皮,避免了危險的發生。
由于小區網格居民人多、情況復雜、千頭萬緒,為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全面精細掌握小區群眾情況,下網格、進家庭,無論去哪里,她都隨身攜帶著網格日志,看看群眾有什么代辦服務,有沒有人口變動、有沒有新的訴求,一件件糾紛、一樁樁瑣事都在一本本厚厚的泛黃的記錄本留下了痕跡,記錄本都已經泛黃、被翻卷了邊,無一不見證了她每周數百次聯系群眾的足跡,串聯成了成為群眾身邊貼身人的紐帶。
隨著新齊河智管網格的應用推廣,她積極主動學習,快速掌握了用手持終端記錄報送工作日志的方法,這種智能化的方式讓她更方便、高效、快捷了解網格群眾情況。她說:“記錄社情民意的方式在變,但是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只有不斷充電蓄能,方能練就“硬核本領”。
“榮氏”調解巧解紛爭
她既是網格員,也是調解員。村民之間日常相處難免有磕磕碰碰,矛盾糾紛,俗話說“鄰居好,賽金寶”、遠親不如近鄰,她充分發揮自己網格員身份,對群眾日常事務的熟悉便利,創新“榮氏”調解法,將面紅耳赤的爭吵撫慰成春風化雨般的握手言和。
村民田某吉與趙某芝同住一條胡同,更是對門鄰居,本應和諧相處,但兩家為了各護墻基占用了胡同道路,導致胡同道路變窄,面對通行難的現狀,兩家互相指責,互不讓步。楊昭榮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組織兩家“面對面”調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兩家認識到自身行為的不妥,并積極整改,為了方便通行,楊昭榮將該條信息上報給了網格長,田西村委會牽頭將該條胡同進行了硬化,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村民田某青、田某金兄弟二人因人口地問題產生糾紛,并訴至楊昭榮處。經了解,兄弟二人都是單身,二人人口地合塊種植,哥哥田某青收養一孩后,提出將人口地重新劃分,這引起了弟弟田某金的不滿,田某金認為哥哥劃給自己的面積少了,為了化解矛盾,楊昭榮建議重新測量人口地面積,在兄弟二人的見證下,楊昭榮重新為其二人測量了地塊面積,“親兄弟明算賬”,地量明白了,兄弟二人的嫌隙也就消除了,一場家庭風波就此平息。
“舍小家顧大家”的暖心人
網格中的低保戶、五保戶、獨居老人、困境兒童是楊昭榮最最牽掛的,每天堅持與困難群眾見面,節前節后都不曾松懈。最讓楊昭榮放心不下的是孤寡老人張某華,已91歲高齡,精神恍惚,有時獨自外出游蕩,楊昭榮每天都會到張某華家中探訪,幫老人洗漱、打掃衛生,整理被褥,她常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空巢但不能“空心”,一句簡單的問候、一聲真切的叮囑,把深情的問候與關心切實送到了老人心里。探訪中,楊昭榮同老人親切交談,仔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日常生活起居情況,并囑咐每一位老人遇到困難和緊急情況,及時撥打聯絡卡上的電話。
她是舍小家顧大家的暖心人,她自己發燒39度,卻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疫情期間,她冒著嚴寒風雪,堅守崗位忙前忙后連軸轉,做到了全年無休。她是貼心“管家”,楊昭榮總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她總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用真誠服務換取群眾的肯定和支持,用責任與擔當守護網格平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