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女,漢族,1997年出生,現任陵城區丁莊鎮殘聯副理事長,張楠自從事殘聯工作以來,懷著“用愛關懷、溫柔以待”的熱誠之心,始終堅持想殘疾人之所想、急殘疾人之所急,用自己的所學所會,為殘疾朋友排憂解難。她用愛心彰顯了真情,用善舉詮釋了擔當,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為廣大殘疾人帶來更多陽光般的溫暖和希望,在殘疾群眾眼里她是大家伸手點贊的“自家人”。
身在其職,為民謀福
張楠面對自己陌生的殘聯工作,積極學習殘疾人相關業務知識,通過網絡、政策性文件等多渠道學習殘疾人幫扶政策,將政策條文吃準、吃透,以便在殘疾人需要幫助時,可以第一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幫扶方案,提供精準救助,做到殘疾人及其家庭應該享受的幫扶政策一條不落。
在丁莊鎮大劉村有一對殘疾父子相依為命,生活艱難。父親劉恩愛是肢體二級殘疾人,兒子劉胖胖是肢體一級殘疾人。父子兩人一個是低保享受人員一個是特困供養人員,每月享受1482元補貼。但近年來,隨著劉恩愛的年齡增大,自己的行動能力日漸下降,照顧常年躺在床上的兒子更是難上加難。知道這一情況后,張楠馬上來到劉恩愛的家中進行實地走訪,雖然他們享受了所有應該享受的困難群眾補助,但張楠還是希望可以從實際生活方面再為他們提供一點幫助。通過查看他們的居住環境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為他們申請了殘疾人輔具和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先后在兩年的時間里為他們申請了殘疾人護理床和太陽能熱水器,大大緩解了劉恩愛照顧兒子的不便,為他們貧苦的生活帶去了便利。
用心換心,真情幫扶
張楠家在外地,剛參加工作時的張楠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卻和群眾總是說得“驢唇不對馬嘴”,鬧了好多笑話,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張楠抓住每一個下村入戶的機會練習本地方言,無論嚴寒酷暑,她都挨家挨戶去上門走訪,她用心傾聽,用眼留意,并將群眾關心的都仔細地記錄在本子上,不到一年的時間,她的本子就記了厚厚的一本,不是本地人的她也已經可以說一口純正的“本地話”。2023年5月24日,丁莊鎮鄭屯村的一位名叫呂春玲的殘疾人在丁莊鎮殘疾人康復小屋做訓練康復時,突發疾病,當時正在現場張楠見狀,冷靜應對、及時處理——先將呂春玲老人扶到床上平躺,隨后打電話通知值班醫生來檢查情況,并迅速趕到藥店自費為其購買了藥物,老人在吃過藥后情況得到明顯好轉,爭取到了寶貴的治療時間,避免了情況進一步惡化。事后在和呂春玲老人溝通中得知,她這是老毛病了,這次出門忘記帶藥,如果不是張楠的冷靜處理,后果不堪設想。“這個小姑娘跟我孫女差不多大,我去康復訓練時一直照顧我,陪我說話,我感覺特別暖心。這次我突然犯病,我知道她也很緊張,但她還是一直安慰我,照顧我,為我忙前忙后,真的很感謝她。”呂春玲感激地說。張楠的助人為樂、在群眾有困難時挺身而出,也很快讓她成了群眾心里的“自家人”。
以愛育愛,溫暖萬家
張楠總是把殘疾人的方方面面記在自己的心中,當她發現殘疾人在整理評殘材料時常出現漏拿、錯拿等問題時,她設計了丁莊鎮專屬的殘疾人檔案袋,杜絕了殘疾人反復跑的問題,保證了殘疾人評殘業務一次性辦理成功。
通過近兩年的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張楠發現其實殘疾人這個群體還大大地有潛力可挖。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時的幫助只能解決她們暫時的困難,只有幫助他們提高“自助”的能力才能真正讓他們擺脫生活的窘境,為此,張楠主動找到了薛莊村的視力殘疾人薛建,以他的盲人按摩店為基地,帶領其他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參觀學習,交流經驗,通過薛建的分享帶動更多殘疾人看到就業的希望。同時聯合丁莊鎮手工零活創業者在丁莊鎮如康家園專門開辟出一間工作室,幫助殘疾人聯系扎花、制作等手工活,并且負責運輸、銷售,為殘疾人們提供了一個在家門口也能參與就業的平臺,極大地解決了殘疾人的生活困難和就業困難問題。
來源:陵城區精神文明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