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彥,寧津縣人民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從事口腔工作17年了,小小升降椅,左手口鏡,右手操作器械,看牙、拔牙、補牙這些一般人眼中單調重復的操作,是她年復一年的工作日常。年門診量達6000多人次,被科室同事稱為“鐵人”。口腔種植修復、兒童錯、畸形的正畸、牙列間隙管理、修復瓷貼面、瓷嵌體……有的患者一次操作時間往往長達一兩小時。她用靈活的雙手、精湛的醫術,一次次幫患者解除痛苦、綻放笑容。
每年7月初開始,寧津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正畸會迎來就診小高峰,學生在口腔科患者中占很大比例。每次治療前,劉彥彥都會和家長、孩子做好充分溝通,制定一對一的矯治方案。雖然矯正不分年齡,成年后也可以矯正牙齒,但劉彥彥每次都會建議家長,兒童早期矯正治療周期短、效果好,還利于孩子成長。每一位患者都可能有兩到三個方案,她都一一耐心解釋各種方案的優缺點,供患者選擇,經常下班時已是萬家燈火。在口腔科候診室,12歲的婷婷前來矯正牙齒。經過檢查、拍攝x線片、制取模型、建病例檔案……治療方案確定后,劉彥彥先為婷婷進行矯正前的準備,再按照計劃開始治療。一切結束后,婷婷開始了佩戴矯治器1至2年的正畸。“不是過去印象中那種難看的牙套了,現在牙套越來越美觀,甚至還有隱形牙套可以選擇。”婷婷媽媽張女士對效果很滿意。劉彥彥感到,近年來,人們對口腔健康與美觀越來越重視。隱形矯治,是當下努力開展的業務方向。從醫以來,劉彥彥一直努力提升技術,從不松懈。她多次在山東大學口腔醫院進修學習,積極參加省內培訓班,對牙齒畸形的隱形矯治和傳統矯治經驗豐富,曾獲德州市口腔根管治療比賽第一名。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棘手的問題。84歲的聾啞老人張大爺,全口牙齒缺失近10年,因為無法溝通,一直沒法鑲牙,但因為長期的咀嚼不良,造成張大爺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劉彥彥嘗試各種方法,最終通過眨眼睛的辦法與張大爺溝通,提示他配合鑲牙中各種高難度操作。前后歷經半個月時間,終于為張大爺鑲好了牙齒,帶好牙的張大爺立刻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劉彥彥又在山東大學口腔醫院進修學習了牙列不齊的隱形矯治和各種高難度阻生牙的微創拔除。回院后,多例難處理的阻生牙到她手里都迎刃而解。劉彥彥收到了很多患者送來的鮮花和錦旗,回首從醫之路,劉彥彥記得努力考取口腔執業醫師證后的那種快樂;記得患者記住自己名字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還記得鉆研新技術取得成功后的那種喜悅……無奮斗不青春,未來劉彥彥還會繼續“醫”路向前,做群眾滿意的口腔健康衛士,幫助更多的患者重新綻放燦爛笑容。
(來源:寧津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