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胥愛珍 本報通訊員 李翔宇
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會員單位,中國節能協會(第七屆)太陽能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第六屆)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全區最具活力企業……2017年,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榮譽榜單上所添的濃重幾筆,是企業在行業內舉足輕重地位的充分彰顯,也是對企業持之以恒堅持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最好回饋。
成立于2009年的德州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研發太陽能生產核心技術,不斷開發新產品,如今在平板集熱器領域獨占一席之地。 2017年太陽能平板集熱器銷售量居全國之最,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
“藍膜”技術讓產品差異化
“這是一種專門應用于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的涂層,可以更好地吸收和轉換太陽能。 ”3月26日,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榮濤介紹起自己研發的“寶貝”——高耐候選擇性吸收涂層(俗稱“藍膜”)。2010年初,這一涂層通過國家檢測中心檢測,光學性能優異。
1980年出生于德州的韓榮濤,畢業于山東大學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專業,還擁有中國人民大學的工商管理本科學歷。自嘲為“科技男”的他既執著于技術研發,又精于產品研發。細翻其從業和創業史,不難發現其手握的多種技術“利器”:2003年,在浙江天目神實業有限公司歷任技術副廠長、廠長期間,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新型真空管涂層,由該涂層生產的全玻璃真空太陽能集熱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到2008年,在盛沃新能公司負責鍍膜生產線的全面核心技術研發。2009年,在德州創辦金亨新能源。
彼時,在太陽能熱利用領域,國內外技術已十分成熟,韓榮濤深知,要想在行業內立足,一定要讓產品與眾不同。公司成立后,韓榮濤一心鉆研用于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涂層的磁控濺射設備。
2010年至2011年,“藍膜”獲得業界認可。2010年3月,海爾將其采樣到實驗室長期測試;2011年5月再獲大突破,“藍膜”的耐候性能達到了國際前列,同年9月,該產品被送國家檢測中心,數據震驚檢測工程師。與此同時,公司3條高耐候選擇性吸收涂層生產線相繼投產,金亨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新技術企業。
爭當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2012年,是太陽能光熱產業發展的轉折年,國內太陽能利用領域開始出現利潤變薄的問題。當時,包括桑樂、清華陽光等在內的一大批業內大企業,都面臨著轉型。
面對這種形勢,很多企業知難而退,金亨卻在危機中找到生機。韓榮濤就像這個行業的異類,大張旗鼓地做起了細分產品——平板太陽能,他相信,只要產品質量過硬,總會有市場。“在行業細分領域,必須以點突破。 ”意志堅定的韓榮濤,憑著技術上的沖鋒,讓公司絕處逢生——2012年底,經測試比普通平板集熱器的熱效率高10%至15%的幫定藍膜技術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此時,經過兩年時間的厚積薄發,金亨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開始了騰飛。 2013年2月,專為青藏鐵路研發的“太陽能鐵路融冰系統”研制成功,有效防止了鐵路冬季堰塞湖現象的形成,排除了鐵路隱患;2013年12月,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中標APEC峰會的太陽能供熱系統;2014年12月,成功入圍山東省太陽能集熱系統財政補貼項目供貨企業名單;2016年至2017年底,金亨為韓國客戶定制研發超低熱損集熱器,代表金亨正式走向國際市場,同時簽約世界500強企業Honeywell,正式走上國際舞臺。
至此,連續多年金亨新能源公司產值均以2至3倍的幅度翻倍增長,目前公司總產值過億元。
互聯網思維引領生產智能化
2017年,“互聯網+”大潮撲面而來,韓榮濤創新的腳步不斷加快,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屬于自己的“工業4.0”,實現了互聯網轉型。
“互聯網思維正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我們必須接受這一現實。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韓榮濤,對“互聯網+”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互聯網+”并不是簡單的把企業和產品和互聯網結合,而是用互聯網思維把核心技術和核心價值體現到產品中去。
比如,應用于高寒地區采暖用的STC500集熱器,在極寒環境下的融冰系統或沼氣加熱系統,安裝完畢后,無人值守基本上是硬杠,這時候靠的就是互聯網技術遙控并實時監控。
光熱技術的突破可以綜合解決生活熱水、采暖、制冷等一切需要熱源的環境需求,以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為特征的互聯網技術,正好讓他能實現硬件控制、網絡傳輸、后臺數據庫運行、前端數據演示等工作。
2017年,韓榮濤被聘為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再次印證了他在太陽能光熱利用中的技術優勢。
“我自己也會擁有一個設計院。 ”韓榮濤說,目前公司已經將互聯網思維與工業4.0思想相結合,研制出了高度自動化的平板生產線,實現了生產智能化,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