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以來,勵精圖治、勇于開拓、不斷進取,成為德州經濟新的增長點,經濟、民生、城建等領域實現大跨步
□本報記者 于斌 本報通訊員 趙慶川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20周年。 20年櫛風沐雨,經開區因改革開放而生、而興、而強,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傳統走向現代,成長為德州產業升級、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更成為德州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新高地。“20年時間,我們培育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讓經開區從一個農村鄉鎮發展成為如今全市行政、經濟、文化中心的主城區,各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政府黨組成員、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鄂宏達說。目前,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人均GDP、財稅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等一系列經濟發展指標均走在了全市發展的前列。轄區城市居民超過20萬人,其中有10多萬人口是從農民就地城鎮化轉化為市民,區域內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基礎設施都從鄉鎮水平躍升到中心城區水平。
隆冬時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依然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寬闊的道路,高標準建設的創新創業園,加上各企業車間內高速運轉的機械設備,構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圖景。而在20年前,這里還是荒郊曠野,人跡罕至。伴著改革的春風,德州經濟開發區1992年批準設立,1998年3月啟動建設。“剛到開發區工作的時候,這里就是一個農業鄉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基礎設施差,出門連菜都不好買,規上企業就一個,企業大多是傳統紡織類企業。 ”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海榮回憶剛建區時說,當政者沒有因為艱苦的條件而退縮,拿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2006年規上企業突破100家,2008年GDP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2年3月,德州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由此踏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地區要發展,招商引資是動力也是橋梁。回憶招商工作,陳海榮感慨萬千:“以前招商也不好招,都是咱求著人家,現在不一樣了,不符合要求的不要,不符合政策的不要。原來也都是傳統產業,現在我們有六大產業,都是高精尖。 ”借助“1+3+1+1”“雙招雙引”工作體系,我區確立新能源、大健康、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農副產品加工六大產業集群。威訊半導體、凱旺新能源等120個項目竣工投產,到位資金306.1億元。綠地創新谷及金融港、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等95個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244.8億元。這些高大上的項目讓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經開區的營商環境怎么樣,發展前景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德藥制藥2014年來到經開區,4年間,企業經營規模擴大一倍,成為全市唯一一個國家級新藥研發大平臺示范企業。“來到開發區,一個是感受到了政府部門對企業的關心幫助支持,第二就是這里干事創業、比學趕超的氛圍深深感染著我們,各家企業比著勁地往前跑,我們也進一步地學習借鑒對標,進一步地開發思路。 ”德藥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建剛說。
跨越發展不能閉門造車,更需要開闊眼界,拓展市場。前不久,我區組織17名企業家赴泰國、孟加拉國、馬來西亞三國開展經貿合作交流活動,共簽署合作協議10個。遠赴南洋,讓德藥制藥不虛此行,和泰國2家最大的民營醫療集團達成合作意向。
晉級“國家隊”多年的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因為東部城區建設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試運行一年來,已經吸引95家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生根。“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加快了我們在這里落地的一些相關工作進程。我們杭州祥音生物總部比我們德州總部要早了大半年時間,但幾乎是同一時間完成了這個過程,體現了當地政府高效率的服務水平。”入駐企業——山東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其榮說。
據介紹,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是東部城區科技創新板塊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處的位置也是科技創新板塊的核心位置,可以說東部城區建設是“因園而起”。“東部城區要建設成為宜業宜居的新城區,業指的是產業發展,該園區就是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一個孵化基地。”區科技局局長趙興說。前不久,我區入選國家級雙創平臺,又一次摘取國字號桂冠,將引進更多高新科技企業,帶動東部城區加快建設,經開區產業升級。
建區之初,袁橋村還只是袁橋鎮駐地的一個小村莊,村民住的都是低矮平房。隨著我區不斷發展、上升為國家級開發區,袁橋村和周邊10個村莊享受到了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合并建設成為袁橋鎮首個萬人大社區,8000余名村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功能配套。“經開區從落后地區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我們既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袁橋社區居民這幾年搬上了新樓房,變成了產業工人,幸福指數節節攀升。進入新時代,我們更要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領社區居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袁橋社區黨支部書記邱金州說。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大門的敞開,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才到這里創新創業,商住小區入住率大幅提高。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我區著力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長河街道辦事處東風社區就以周到的服務,讓住在這里的外地人獲得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中講到‘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東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服務轄區10個商業住宅小區,下一步我們將向精細化方向努力,完善‘黨員紅、基石黃、奉獻藍’的服務方式,讓外地居民時刻有家的感覺。 ”東風社區主任周娜說。“我在這里生活了整整40年,那時這前面還是土路,村莊還是土房子,你看現在變化是太大了,尤其是這20年來,發展簡直是突飛猛進,公路通暢,環境綠化好,周邊設施也配齊了,我們感覺特別幸福。 ”群眾侯建民說。“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將重整行裝再出發。我們要以高水平的‘雙招雙引’來引進和培育新動能,推動現有企業傳統動能加快提升,落實好雙服雙統的理念,為經開區新一輪改革開放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繼續深化‘雙建雙保’,通過黨建和干部隊伍的不斷強化為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治支撐。 ”鄂宏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