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無論是黨支部領創辦股份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促進農民集體增產增收,還是開發田園采摘、引進高效農業項目,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都是我區相關部門和鎮街結合實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具體實踐。可以說,這些做法取得的成效令人欣喜。但也要看到,要想真正做活產業,實現產業興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創新思維是關鍵。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就像人的成長發展需要一技之長,農業產業也需要凸顯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實現更高效長久的發展。當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全國各地都在尋找自己的特色,努力在農業發展、農產品質量競爭中展示風采,贏得主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放寬眼界,打開思路,在結合實際的前提下,用創新的思維去謀劃產業、創新生產管理和經營模式,找到產業振興的差異化道路,打造有特色的新動能新優勢。否則,人云亦云,總是循舊軌、走老路,毫無特色,產業發展只會不溫不火,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產業振興更無從談起。
高素質農民是主體。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如果沒有人才,鄉村振興戰略將會舉步維艱。從我區情況來看,那些發展比較好的村莊和鄉鎮,多數都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或者一批有文化、高素質的生產、管理人員。可見,打好特色牌,走好產業振興路,必須有一批高素質的新時代農民投入其中,
這些人才可以通過外部引進,也可通過本土培養,各級職能部門要用好上級相關人才政策,營造良好的環境,把鄉村的人才留下來。只有更多的農業人才留在農村,增強“主人翁”意識,才能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經營,推動產業發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