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的行政審批服務部迅速進入角色,聚焦主責主業
高科技項目紛紛落地
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成為我區高端人才聚集地
騰籠換鳥,老廠房煥發新活力
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全面提升、重點突破、協調推進的良好態勢
俯瞰經開區俯瞰經開區(本版圖片記者路龍帥通訊員趙慶川攝)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增速居全市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3%,增速居全市第5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增速居全市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增速并列全市第一位。這組數據,在2020年初時還全部為負。“轉負為正”的背后,是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充分彰顯。
在這場改革中,區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職數由15名核減至11名,165人成功競聘上崗,雙向選擇錄用132人,無震蕩分流安置102人。
改革后,專業招商人員由28人增至39人,經開區內設機構由24個縮減至9個,共剝離201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其中移交市直相關部門76項、社會事務服務中心85項,下沉鎮街40項。
有破有立:告別單打獨斗,推行“管委會+公司”“管委會+園區”等管理方式,用服務的思維去對接企業。
用好“加減法”,輕裝上陣抓主業,成立20多年的經開區“改”出新風氣,煥發了新面貌。這種改變體現在一個個例子里,體現在一項項制度里,彰顯了開發區人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效率。
一個例子 從簽約到投產僅用5個月,深圳客商感嘆:經開區干出了“深圳速度”
1月19日,位于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的英望科技生產基地的10萬級潔凈車間里,兩條SMT貼片生產線有序運行,身穿隔離衣的工作人員正在組裝和檢查作業。
“我們現在已經有3條SMT貼片生產線投產,4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年產量可達到300萬片,預計產值約5億元,真正實現手機主板德州造。”英望科技山東公司總經理胡鑫介紹。
英望科技生產基地項目是我市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去年4月23日我市舉行的“筑夢德州”招商推介會上,深圳英望科技有限公司與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簽約。項目總投資3億元,先期在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建設生產車間。
英望科技年產300萬片手機主板SMT貼片生產項目對生產環境要求很高,需要進行10萬級潔凈車間裝修。針對企業的這一嚴格要求,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統籌協調,從區直部門到國有企業充分與項目方溝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車間設計、招標到施工、監理、驗收等環節層層把控,助推施工進度。從去年6月15日確定車間選址到完成車間改造,僅用了3個月。
去年9月,項目順利投產。從簽約到投產,用時僅5個月,深圳客商感慨趕上了“深圳速度”。
為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我區引入產業基金為企業“輸血”,讓企業負責人備受感動,決定將深圳總部遷入德州經開區。3月2日,英望科技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營業執照,標志著該公司總部已落地經開區。
目前,英望科技已順利進入上市輔導期,德州生產基地也正在有序推進。與此同時,一批優質產業鏈配套項目也跟著英望科技紛至沓來,準備落戶我區。
2020年,德州經開區推動、參與、跟進9個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其中8個項目已落戶。落地項目中,英望科技年產300萬片手機主板SMT貼片生產項目一期過渡車間已經投入生產;宇航派蒙石墨烯應用產業園、滬江建筑智能裝配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上海芯謀研究半導體產業規劃技術服務、小米谷倉學院培訓、中化產業研究院3個項目已簽訂合作協議;京魯數谷數字經濟賦能中心項目順利推進。
一種現象 “拿地即開工”從個案走向制度化,去年15個項目做到了
2020年省新舊動能轉換優先項目“奧來應急產業園”,2020年1月底用地批復,當年3月實施模擬審批進場施工,當年10月取得土地證。
而拿到土地證時,該項目1號生產車間主體建設也已經完工。
產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幾年前走審批流程需要100多天,如今只需1天。甚至“拿地即開工”有了升級版——拿到土地證時項目主體已經建好。
我區將企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涉及的所有審批環節,壓縮成一張流程圖和一張進度表,創新實施了“雙線并行預審承諾制”,推動“拿地即開工”從典型個案走向制度化、流程化。據悉,2020年,整個經開區有15個產業項目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縱觀建設項目落地審批整個流程,制約速度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土地手續(征收、出讓)辦理環節,經開區通過提前介入、前移審批節點、聯審聯辦,創立了“雙線并行”模擬審批機制,即一條線辦理土地征收出讓手續,一條線辦理項目規劃、施工手續,雙線同步進行,并以土地征收批復為節點,實施模擬審批,實現了項目“拿地即開工”。
“雙線并行”模擬審批機制,突破一般以項目取得土地為改革起點的制約,其成效體現在壓縮掉“土地出讓環節”中涉及的聯席會、變更土地性質、招拍掛、辦證時間約3-6個月,改革審批節點提前至土地批復,項目進場施工時間可提前2-6個月。截至目前,已有山東有研半導體硅材料、中機寰宇、氫璞創能、華海綠筑、萬眾智能產業園、利爾康醫用耗材等50余個省、市重點產業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有效加快了項目開工建設速度,節約了企業時間、費用成本,受到企業廣泛好評。
同時,我區加強風險防控。區行政審批部門模擬審批后,將審批結果同步推送建設管理部門,對產業項目建設實施同步監管。同時對審批機制進行政策性固化。該機制自2017年創立后,為確保順利實施,2018年出臺了《德州東部城區產業項目落地辦法》;2020年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后,對該機制進一步完善,納入市委改革辦《關于建立運行順暢、運轉高效的市、區兩級審批機制的意見》。產業項目落地門檻不斷提高,同時通過采取一定措施,確保批復后的項目能順利取得用地。自該機制實施以來,落地經開區的50余個產業項目未出現一起批而未供和建設質量安全問題。
一種精神 更飽滿的精氣神激發內生動力,體制機制改革圓滿完成
無論是項目落地的“深圳速度”,還是去年“拿地即開工”從個案走向制度化,背后都離不開經開區人的干事熱情,尤其是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后,經開區瘦身健體,干部職工精氣神更足了。
去年5月15日,個體戶張衛華在位于中旺大廈附近的康誠羊湯館忙了一上午,坐在板凳上歇口氣,順便算一賬。這一算,心里美得很:賺頭不小呀!
可在幾天前,他差點賠了錢。5月9日,張衛華到宋官屯市場監管所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由于他不會操作電腦,無法獨立完成網上電子化登記申請。但是他的店鋪所有設施設備及營業所需的肉、菜等不易保存食品全部鋪貨到位,如果證照不能及時取得,將會產生近萬元的經濟損失。
得知此情況后,宋官屯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全程指導張衛華在網上進行申報,第一時間進行審批,當天辦理了營業執照;又幫助他辦理健康證、培訓證,使他第2天就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
不久后,張衛華將寫有“愛心為民,排憂解難,工作熱情,辦事高效”字樣的錦旗送到區綜合執法部宋官屯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手中,感謝該所工作人員對其店鋪開業的熱情幫助。
經開區體制機制改革后,區綜合執法部迅速統一思想,進入角色,不斷加強學習培訓,提高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緊緊圍繞經開區主責主業,發揮職能優勢,在登記審批業務上對業戶進行“一對一幫扶”,想業戶之所想,急業戶之所急,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改革后,區管委會用服務的思維而不是行政管理的思維去對接企業,力促服務更加精細化、人性化。”區黨工委委員、經濟發展部部長申毅介紹。經開區創新“黨工委(管委會)+”體制,堅持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和市場化改革取向,大力推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模式,堅持“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
改革進程中,經開區大膽為企業“站臺”服務。山東凱旺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解決續貸難題就是典型例子。“改革之后,感覺體制更扁平化了,企業與政府的溝通更便捷。只要找到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剩下的事情都辦了。比如這次的續貸,開了一次會,事情就解決了。”凱旺公司總經理張鳳寧說。
據介紹,隨著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向深水區邁進,我區的發展動力日漸迸發,改革與發展實現兩不誤、兩促進。2020年,京魯數谷、滬江建筑、英望科技等19個項目成功簽約,合同總投資額158億元。一批項目開工,17個項目投產。去年在國際市場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影響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4家。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實現逆勢增長,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9.8億元、21億元、5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21.4%、16.8%。
眼下,這一旨在讓經開區“活起來”的改革還在繼續。
“要超前謀劃區屬國企改革,保證經開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順利完成。做好‘管委會+’體制機制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震秀強調。區領導帶隊到上海市松江區、張江區等先進地區,學習園區建設、國企改革、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力爭將先進經驗學懂吃透,為推動全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打造德州發展增長極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王志強本報通訊員趙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