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春
□李云付
全民抗疫未松弦,禹甸如磐自洞天。
送歲梅開紅勝火,迎春柳醒綠如煙。
安居有策民心穩,市物無憂貨品全。
國泰方能家業旺,乘風借勢好飛鳶。
鷓鴣天·防疫過春節
□傅存德
自古春節盼團圓,今歲瘟疫偏阻攔。
防疫過節慎回鄉,團聚借助網絡聯。
熒屏笑,兩地歡,同框仍過團圓年。
科技發展民受益,骨肉歡聚手機前。
七律·牛贊
□傅存德
春夏秋冬走地溝,默默耕耘拓荒牛。
拉套躬耕無怨言,負重驅車建功籌。
食草獻乳風格高,勤奮忠誠人類友。
千秋萬代詩人誦,教人甘做孺子牛。
欣聞新冠零發生(新韻)
□雷玉廷
聞報新冠本土平,黎民慶賀自由行。
過年更注預防事,戶戶家家享太平!
年
□段興君
天干地支作排序,春夏秋冬一輪回。
榮辱貧富無偏倚,歲月?逝同留痕。
春
□段興君
冰雪消融寒漸遠,草木暗孕蕾涌潮。
又是一年東風至,花開神州競妖嬈。
就地過年
□張居明
一夜春風蕩九州,喜氣洋洋迎金牛。
就地過年阻疫情,隔屏舉杯互祝酒!

年味之請家堂
□趙慧卿
說起過年,不得不聊聊年的意味,也就是我們常常說起的年味!年文化由來已久,有著及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它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大年始于四季之始,新春新年新氣象。過年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它象征著團圓、幸福。所以一切與年有關的事情都有了美好的寓意,這就是年味。
大年三十清早請家堂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族里所有的男丁,上到古稀老人,下到幾歲的孩童,提著包拿著袋,里面裝滿鞭炮、二踢腳,相跟著去老墳地請家堂。兩響、鞭炮則是隨走隨放。到了墳地,燒紙焚香,然后集體磕頭,大家族尤為壯觀,呼啦啦跪倒一片,嘴里皆念念有詞,“什么祖爺爺老奶奶們,晚輩請您們回家過年啦,跟我們回家吧”!“請家堂”就是把家族已故的祖先們的在天之靈請回家里過年供奉。
請回來后,門口則要放上長長的木棍子,意思是擋好門,別讓祖爺爺奶奶們跑回去。怎么供奉那?就是在堂屋的正中,掛上寫滿牌位的箸子,大都是用白布畫制而成的,最上首寫的是家族的始祖,然后按輩分寫上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以此類推。八仙桌上放上貢品,圍上古色古香的桌裙。貢品一般就是十大碗,有五碗簽子饅頭每碗放四個擺個造型,再就是五碗菜肴,有雞、有魚、有切的四四方方的豬肉,還有兩個素菜,如千層豆腐、白菜幫等。放置上筷子、酒壺、茶壺茶碗,每個碗尖上插上洗好的菠菜或芫荽的根部翠綠點綴。還有四個小碟,每個碟里放一樣食物,如糖塊、橘子、醉棗、小點心,這就是一整桌的大供。
最重要的是香爐,請回家堂后點上三柱清香,除夕之夜不讓其熄滅,不待燃完再接著點上三根,記得小時候供桌上還會有燭臺,是那種古色古香的黑漆制成的,一看就有年頭了,燃上蠟燭,除夕晚上守歲,看燭花,據老人說,燭花燃出的形狀便可預測來年的收成,收棉花或者是收高粱,是否風調雨順,這里面有好多的講究。
知道為啥碟子是供奉四盤嗎?常聽老人說起“神三鬼四”因為供奉的不是神都是鬼,所以是四樣,過年期間,供奉家堂之地不可掃地不可喧嘩,供桌上的食物不可偷吃,當畢恭畢敬。說話行事小心翼翼規規矩矩,對姊妹兄弟不可直呼其名,要叫姐姐、妹妹、弟弟,否則,請的爺爺奶奶會怪罪的。這些觀念都是小時候娘灌輸給我的,所以到現在,每逢過年對請家堂都是相當敬畏的,磕頭上香從來不敢懈怠。
自從結婚以后,每逢春節,我們大都是回老家陪公婆過年,所以對這些習俗爛熟于心。這也是在城市過年所看不到的。年復一年,如是而行。春節看到一家人圍坐一起,團團圓圓,和睦相處,談古論今,老人們幸福安康,溫馨相守,這也是最簡單的幸福……
請家堂不是迷信,是對先祖的緬懷和祭奠,也是家族繁衍生息香火延續的見證,以及民俗文化的傳承。
德州日報全媒體出品
作者 | 趙慧卿 | 張居明 | 段興君 | 雷玉廷 | 傅存德 | 李云付
編輯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