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全國婦聯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黨史中的中國巾幗力量”主題活動在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陽光大廳開幕。現場,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袁敬華將一幅由學校師生制作的百米剪紙長卷《黨史中的巾幗力量》捐贈給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氣勢恢宏又別出心裁的作品得到了在場人員的一致認可,并將作為壓軸作品參與博物館展出,成為活動中驕傲的德州元素。
這幅剪紙長卷長100米、寓意建黨100周年,寬72厘米、寓意建國72年,由2名教師帶領著21名學生完成,寓意2021年。卷內有繆伯英、劉胡蘭、張海迪等115名建黨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巾幗英模單人人像和八女投江、中國女排、“金鳳”乘務組等3個群像,以及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八大精神,主題鮮明、線條流暢、圖案精美。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百年之中,無數優秀中國女性投身黨的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夏津縣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張勝利介紹,在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他們打算準備一件特殊的禮物向建黨百年獻禮。在與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溝通后,確定制作百米巾幗英模長卷。通過積極匯報溝通,這一做法得到上級部門的一致肯定,獲得參與此次活動的機會。
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袁敬華告訴記者,制作整幅長卷共用時18天,原創班底包括老師在內都是聽障人士。聽障孩子雖然聽力存在缺陷,但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更加優秀。學校根據這些特點,開設了工藝課,教授他們剪紙、刻瓷、掐絲景泰藍制作等技能,最大限度幫助其消除殘障影響,更好地融入社會。截至目前,共有1500余件工藝美術作品通過多種途徑售出,在縣級以上歷次展覽、展評中,有300余件作品獲獎,還曾得到李克強總理的稱贊。
6月2日,他們正式開始著手制作。先由工藝課老師賈凱濤、孫杰分工搜集形象素材、設計刻稿,經過多次修改,最終定稿交由學生制作。21名學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學校4樓的工藝教室就是他們的工作室,墻面上至今懸掛著寫有“帶著敬仰之情 傳送巾幗精神”的橫幅。
剪紙時,需要將刻稿覆蓋固定在紅紙上,而后使用刻刀沿著輪廓雕刻。人物的發絲、服飾圖案等細節是刻制的難點,需要集中精力加倍小心,稍不注意線條裁斷了便前功盡棄,又需要從頭開始。一幅作品需要刻幾百甚至上千刀。“作一幅人像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復雜一些的得一整天,中國女排的群組刻了整整2天。”學生劉鵬帥在紙上寫給記者,“刻完以后脖子胳膊都很酸,但是覺得很有意義。”
人像剪好了,但是裝裱又一次難住了袁敬華和孩子們。過去孩子們的作品以單幅居多,這幅100米的巨型作品工序繁瑣、難度大,沒有裝裱店愿意接手。學校老師便自告奮勇去學習,而后買回材料,帶著孩子們一起裝裱。上膠、組合、加熱固定、貼邊……每個步驟都進行得有條不紊。
為了保證進度,師生們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經常加班到夜里11點。“在制作的過程中,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巾幗英模事跡,被她們的精神深深感染。盡管很辛苦,但孩子們從來不叫苦叫累。”負責老師霍鳳介紹,裝裱時需要用到電熨斗,稍有不慎就會被燙一下;長時間拿刻刀,拇指、食指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16歲的李耀振在更換刻刀頭時,不小心割傷了手心,血流不止,班主任王茜老師十分心疼,幫他包扎好后想安排他休息一下,沒想到被拒絕了,“老師我可以的,不能因為我耽誤進度。”
“作品完成時,我真的是說不出的激動,我的老師和孩子們實在是太優秀了。”袁敬華介紹,這幅百米長卷將在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展出2個月,希望通過這幅作品傳達出全校800多名師生對黨的感恩之情,“感謝黨和國家這么多年對特殊教育和殘障兒童的關心及厚愛,同時祝愿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
記者|劉振興 馬樂
編輯|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