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檢的普及以及CT等先進檢查手段的應用,肺部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雙肺多發性結節更是讓患者憂心忡忡。近日,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王春堂采用“三維重建影像規劃+單孔胸腔鏡”,成功為52歲的李女士清除雙肺6個結節,治愈其早癌,讓她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這么多肺結節,是不是腫瘤?情況是不是很嚴重?”德城區的李女士拿到體檢報告后嚇了一跳,體檢顯示雙側肺部有多發結節,近1年來見部分結節增大,這給她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經人推薦,她到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就診,肺結節中心首席專家、胸外科主任王春堂接診后,仔細查看了患者肺結節的位置、形狀、大小、密度和前后變化等情況,鑒于結節體積太小,做肺穿刺病理檢查陽性率太低,且容易誤診和漏診,最終確定采用單孔胸腔鏡雙側分期進行切除,再通過病理分析明確病變性質和來源進行后續治療。
術前,醫生通過三維重建技術,精準定位肺結節位置。之后,胸外科團隊在肋間通過僅2厘米的切口進行微創手術,半個小時就切除了左側肺部的4個結節,病理診斷為多發原位癌和早期浸潤性癌。患者休養1個月后,又進行了右側肺兩個結節的切除,手術也非常成功。經診斷,患者既不是肺轉移癌,也不是癌癥晚期,術后也不用化療輔助治療。李女士如釋重負,術后6天就出院了,只需定期復查即可。
王春堂介紹,隨著精度越來越高的設備篩查,肺部結節被發現的概率越來越高,不同性質的結節在影像學上的表述是不同的,尤其是位于肺上葉或中葉前段的病灶,“密度不均、邊緣模糊,有分葉且不規則,有毛刺改變,胸膜皺縮征”等往往是肺癌的信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但更多的肺部結節并非肺癌,患者不要有心結,更不要談之色變,積極、科學治療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王春堂說。
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治療肺結節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人工智能軟件和專家判斷篩查出高危結節,采取三維(3D)重建規劃定位單孔胸腔鏡下精準肺段切除術,既能完全切除病變,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手術越做越精、創傷越做越小,得到患者的一致贊譽,針對雙側多發肺結節已成功切除了10余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德州日報社新媒體出品
記者|滕璐 通訊員|劉校鋒 張月華 編輯|唐志梅
審核|王育恒 終審|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