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大泰山》元旦期間在山東衛視晚間黃金時段熱播,這是山東廣播電視臺2023年的開篇之作,也是立足山東“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文化資源優勢,自覺踐行文化“兩創”而創作的一部精品力作。《大泰山》是近年來山東廣播電視臺投入力量最多、投入經費最大、拍攝周期最長、動用裝備最高端的一部作品,是在山東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秉承“落實‘兩創’、高點定位,立足山東、面向全國,圍繞中心、配合節點”等十大原則生產創作的又一部佳作。播出期間,紀錄片《大泰山》及其系列短視頻強勢出圈、火爆全網,引發強烈反響,截至1月4日,《大泰山》相關內容全網總閱讀量超1.5億,在受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也受到了業界、學界專家的普遍好評。
著名文藝評論家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仲呈祥
新年期間很高興看到了山東廣播電視臺拍攝的人文紀錄片《大泰山》,很受教育,這部紀錄片有幾個方面要為它點贊。
第一,山東廣播電視臺能夠自覺高揚地方的文化資源優勢。泰山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人民的,也是全人類的。通過記錄泰山的自然、歷史、人文,彰顯出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山東電視人的神圣職責,這部紀錄片高揚了地方的文化優勢,讓泰山為中國人民、為世界人民更熟知,并由此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了解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趨勢,是非常值得贊許的。
第二,紀錄片自覺地彰顯了中華美學精神,托物言志、寓理于情,非常凝練節制、言簡意賅地表述了泰山的歷史和現狀、自然和人文,達到了“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是一部志在高遠、境界迷人的大美泰山,很值得我們認真地觀賞。
第三,這部紀錄片運用了現代的科技手段,把科技思維同人文思維融洽在一起,讓現代的科技手段為表達人文精神、人文思想服務。路子正,藝術魅力強。因此我認為《大泰山》在中國紀錄片史上會留下它的位置,會受到大家的重視。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俞虹
辭別百感交集的2022,我們帶著美好的憧憬、期待與祝福走進了2023。冬天總會過去,人們在煙花禮炮中送瘟神逐夢想、在燈影杯酒中抒情懷暢遼闊……一個人總是要有自己的精神歸宿、一個民族總是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文化魂靈。真好,新年伊始,我們相遇了《大泰山》——6集人文紀錄片,一個恢宏、厚重、博大的泰山就這樣堅定地矗立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走近它、聆聽它、讀解它。泰山,不僅是自然造化的、更是歷史的、人文的,是深深蘊含著中國精神的文化圖騰。因此,它必然是超越山東地界的,屬于中國,屬于每一個中華兒女,也是獨具世界意義價值的。大哉泰山,國泰民安。讀懂了這座山,或許就讀懂了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西北大學教授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 王子今
秦漢時期是在中國文化進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階段。秦漢時期,泰山具有文化象征的意義,成為社會上下共同尊崇的對象。如《淮南子》說,“太山之容,巍巍然高。”(《說山》)又《論衡》:“泰山之高巍然。”(《書虛》)“夫天之高下,猶人之察太山也。”(《說日》)都贊美泰山的高偉。言之極端者甚至以為可以與“天”相比。泰山曾經是齊魯先進文化的象征,也是東方神學體系的中心。在秦漢時期,又為大一統政治文化作為權威標志,帝王封禪,以為文化圣地。泰山,可以說是秦漢時期的文化制高點。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出巡,宣告“會大海氣,以合泰山”,顯示出他們意念中“泰山”和“大海”的神圣組合。這種文化影響延續至今。一座山峰的文化作用,能夠如此穩重,如此長久,這一情形,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大泰山》成功地從文化史視角分析和說明了相關現象。這樣的工作,對于認識秦漢社會意識史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益于理解泰山文化生成與演進的若干特征。
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 教授 張同道
山東所擁有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都非常豐厚,《大泰山》拍的雖然是地方題材,但是以全國性的視野甚至國際化的視野提煉了地域文化中標志性的民族文化符號,這一點,山東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泰山文化已經超越地域而成為中國文化乃至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紀錄片的創作如何把自然特點跟文化特點進行有效地融合、嫁接,是對創作者的一個巨大考驗。我們能不能把握這樣的題材,能不能把它的自然屬性、自然之美與文化屬性、文化之美巧妙地熔鑄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意象,《大泰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卜憲群
六集紀錄片《大泰山》以廣闊的視野、宏偉的氣勢、沉厚的底蘊,以及史詩般的語言,生動刻畫出中華民族心目中最神圣的山脈——泰山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本片對于高揚文化自信精神、增強偉大擔當精神、偉大斗爭精神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是山東廣播電視臺新年奉獻給觀眾的文化盛宴!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導師 趙曦
山東廣播電視臺選擇《大泰山》這個主題,體現了創作者的抱負和胸懷。泰山和黃河具有相當強的民族精神承載力,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圖騰和文化符號之一,創作團隊站在國家高度和民族責任的高度,重新呈現和闡釋泰山,順應時代需求,懷有家國情懷。任何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都需要文化指認和身份認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同樣需要在實現文化認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過程中,將民族情感投射到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上,泰山、黃河就是這一語境下的選擇。
攝制《大泰山》需要有長期的文化積淀和專業的自信;需要心理的準備、專業能力的準備;需要創新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非比尋常的毅力。總之,這部紀錄片做得既宏闊又清妙,既莊嚴又靈動,既讓人仰望又親切感人。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已經出現創作高地的氣象,聚集了全國優秀的人才資源,應當發揚光大,與齊魯文化資源的富礦相互成就,期待出現更多優秀的精品力作。
泰山學院教授 山東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泰山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導師 周郢
這部《大泰山》是一部創新之作,除了它立意新、角度新、拍攝新,還有學術新,它充分吸納了近二十年來泰山研究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新發現、新收獲,把它展示在這部電視紀錄片中。比如寫到孔子與泰山的時候,就介紹了在臺南孔廟發現的孔子像和泰山孔廟的孔子像如出一源,同出一個體系,這說明歷史上泰山文化和臺灣文化存在著內在聯系。這一系列新的突破、新的發現、新的收獲,讓紀錄片《大泰山》充滿了一個學術新意。
泰山文化協會副主席 泰山石刻文化研究院院長 泰山研究所所長 泰山文化學者 袁明英
收看紀錄片《大泰山》很受感動,也很激動。山東廣播電視臺和泰安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很大的精力物力拍攝這部紀錄片,這在泰安文化史上史無前例,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紀錄片。第一,這部片子從歷史上講明,泰山不是一個地方山,她不僅是泰安的山,山東的山,它也是中華民族的山;第二,泰山文化不是區域文化,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泰山文化實濫觴于遠古,是中華文化的啟明星。歷代帝王多以封禪泰山為畢生要務,良有以也。”因此泰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部紀錄片講明了這個文化意義,對咱們的國民,尤其是對泰安人,都是一個莫大的教育,也是一個莫大的文化提升;第三,這部紀錄片從籌劃到撰稿尤其是拍攝,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個團隊不畏盛夏寒冬,無論晚睡早起,嘔心瀝血,絞盡腦汁,精心編導了泰安、泰山有史以來的煌煌紀錄片《大泰山》,這是泰山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文化奉獻,也是國山史上史無前例的一聲吶喊。
攝制組除了立體拍攝泰山主體外,足跡遍布近十個省份,還遠赴海外采訪記錄泰山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出了力流了汗,因此涉及的一些文化元素和人物素材都展現得非常豐滿,挖掘得很有深度。紀錄片《大泰山》,的確是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品力作。
曲阜師范大學教授 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宋立林
六集大型紀錄片《大泰山》給我們非常真實、非常直觀又非常系統地介紹了泰山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美景。泰山的自然景觀,具有地質上的獨特價值;泰山的人文景觀,儒釋道合一,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尤其能體現齊魯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中的地位。紀錄片《大泰山》對于提升齊魯文化的影響力,提升山東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同時對于傳播山東文化與山東文化走出去都起到非常好的樣板作用。
"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泰山和孔子和儒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登高必自卑”這句出自《中庸》的話反映了孔子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成就了泰山五岳獨尊的地位。除了儒學之外,泰山還是道教名山,佛教在泰山也有非常重要的發展,所以儒釋道即泰山文化一種真實的承載,同時也反映了中國文化一種和而不同的基本結構,這在其他的文明當中是罕見的。
山東衛視推出的六集大型紀錄片《大泰山》,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大,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大氣。從整個呈現的效果來看,足以展現泰山豐厚的文化內涵。泰山的雄偉、泰山的博大,都能非常完美地體現出來。制作團隊在文案上、在技術上的制作都非常精湛,呈現了一個令人驚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