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閏二月初一。天文科普專家表示,作為一種歷法現象,閏二月比較少見。就21世紀這100年來說,閏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閏二月出現的頻率逐漸下降,要么有一次或兩次,要么一次也沒有。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我國現行公歷和農歷兩種歷法,一個公歷年的長度是365天或366天,一個農歷年的長度是354天或355天,公歷年和農歷年相差11天左右。“經年累月”下去就會發生農歷年的月份與季節不能對應,寒暑顛倒的現象。
為使農歷年與公歷年能基本對應,農歷采取“19年7閏”的方法來調節,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個閏月,置閏的規則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是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即黃道,以15度為間隔等分為24份,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二者相間排列。農歷歷法規定,每個農歷月都有一個中氣,如果某個月中不包含中氣,就算上一個月的閏月,為置閏。
3月21日農歷二月三十,是中氣春分,下一個中氣谷雨在4月20日農歷三月初一,這當中的3月22日至4月19日的農歷月中只有一個節氣清明,沒有中氣,所以這個農歷月就定為閏月。因為它的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閏二月。
為何會出現沒有中氣的月份?“平均而言,一個農歷月為29.5306天,小于兩個中氣之間的間隔時間,這樣累計下來必然會出現一個只有節氣沒有中氣的月份。”楊婧解釋說。
二十四節氣以角度均分,間隔時間平均應為15.2天,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這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且距離太陽的遠近也不相等。地球運行到近日點時(公歷1月4日前后),速度較快,跨15度的時間短,每個節氣14-15天;當地球運行到遠日點時(公歷7月6日前后),速度較慢,跨15度需要的時間延長,每個節氣是15-16天。
楊婧表示,冬季,節氣的間隔時間略短,一個農歷月的長度超過兩個中氣之間的間隔時間,就不大可能發生閏月;夏季,節氣的間隔時間延長,一個農歷月的長度不足兩個中氣之間的間隔時間,發生閏月的機會就多些。所以閏月多發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發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則極為罕見。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來源|新華網 編輯|梁思佳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