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南)
打著金融業務名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的套路貸以及非法集資等問題被高度關注。此外,強制捆綁搭售、誤導銷售、砍頭息等“套路”行為,也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此,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注意防范此類侵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財產安全權的“套路”行為。
在貸款營銷中,要警惕類似“套路貸”的營銷宣傳行為。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了高額費用,所謂“零息”名不副實。部分機構在互聯網頁面中暗藏各種“套路”,給消費者自主選擇設置障礙,使一些對智能設備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風險定價不敏感的消費者、或者缺乏理性消費觀念的消費者,更容易被“套路”。還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債權債務人群急于解困、收回資金的心理,打著債事化解、債事咨詢服務等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實則是真收費,假代還的非法集資或金融詐騙。
針對上述風險或問題,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要警惕隱瞞風險、模糊費用等虛假宣傳套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需求購買金融產品。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保險產品應載明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費繳納、保險金賠償或給付等影響投保決策的重要事項。消費者應從正規機構、規范渠道,根據自身需求和消費能力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警惕營銷中掩飾風險、隱瞞息費等行為,不要僅因為“免費”“零首付”“限時”等營銷宣傳套路而輕率購買不了解、不必要的金融產品。
警惕過度負債風險,合理合規使用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借貸有成本,應堅持適度負債、理性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不要無節制地超前消費和過度負債。在不超出自身負擔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發揮消費信貸產品的消費支持作用。樹立誠信意識,不違規將分期、小額信貸等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用于理財、投資、購房、還貸等非消費領域,避免“以貸養貸”“以卡養卡”。更要遠離打著“創業”“求職”“美容”等名目的校園貸、不法套路貸等掠奪性貸款侵害。
警惕非法“代理維權”侵害,謹慎對待簽字、授權、付費等重要環節等重要環節,選擇合理合法途徑維權。注意閱讀合同條款,確保自己了解所簽署或授權的金融服務協議內容。對產品或服務有異議的,可以通過正常投訴渠道反映,不參與違背合同約定、提供虛假信息、編造事實的惡意投訴,更不要輕信“退保理財”等說辭。
警惕“債事服務”等名義的詐騙侵害,正確看待、依法解決債務問題。不要被“解債上岸”等說辭迷惑,防范打著債務化解名義的非法集資、詐騙等行為的二次侵害。一旦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有關金融監管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