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發展改革委”)發布《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辦法》出臺后,網絡上出現了一些錯誤解讀,“只要結清逾期賬款,就能立即修復征信”等類似文章被大量轉發。
發展改革委出臺的《辦法》修復對象是“失信信息”,不是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征信報告記載的“征信信息”。
信用信息修復
概念:《辦法》第三條、第四條明確,本辦法所稱信用信息修復是指信用主體為積極改善自身信用狀況,在糾正失信行為、履行相關義務后,向認定失信行為的單位或者歸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臺網站的運行機構提出申請,由認定單位或者歸集機構按照有關規定,移除或終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動。失信信息是指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中所列的對信用主體信用狀況具有負面影響的信息,包括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結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中國”網站以及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網站開展信用信息修復活動,適用發展改革委出臺的《辦法》。
“征信修復”
概念:現行法規和政策中沒有“征信修復”的概念。《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俗稱“征信系統”,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設、運行和維護,受中國人民銀行監督管理,依法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和企業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根據有關規定,信貸機構應當準確、完整、及時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個人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的信息除非確有錯誤、遺漏,否則不能更改、刪除。因此,對于信息主體因本人原因未按時足額還款產生的信貸逾期記錄,任何機構和個人均無權更改或刪除。任何擅自更改或刪除的行為都屬于違法違規行為。
結論:社會上以“征信修復”“征信鏟單”“征信洗白”等為噱頭的宣傳或廣告均涉嫌虛假宣傳。輕信此類虛假宣傳,妄圖通過非正規途徑更改、刪除征信系統中的個人信用信息,不僅不會達到信息更改、刪除的目的,反而會遭受金錢損失,或者造成個人敏感信息泄露。
個人征信報告出現逾期應如何處理?
如因本人原因未及時償還貸款、信用卡等,產生逾期記錄,應及時還款,終止該不良行為或事件。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個人信用報告上的不良信息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超過五年將不再展示。
對征信報告存在異議怎么辦?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信息主體認為信用報告展示的個人信用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報送其信息的信貸機構或當地人民銀行征信查詢網點提出異議,要求更正;信息主體認為報送其信息的信貸機構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銀行派出機構投訴,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注:征信異議、征信投訴均不收取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