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玉欣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6月1日,在義渡口鎮大李村“噸半糧”區委書記指揮田,記者看到蠟黃的小麥莖稈挺拔、籽粒飽滿,長勢喜人。
“今年小麥長勢明顯好于往年,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從市到村各級對‘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都非常重視,我們堅持黨建引領,設立三級書記指揮田,強化科技支撐、服務保障,整合各種資源促進小麥高產。”義渡口鎮黨委書記孫麗蘋介紹。
據了解,義渡口鎮耕地面積7萬畝,糧食面積6.5萬畝,是傳統的糧食生產大鎮。馬頰河故道、新馬頰河、篤馬河三河穿境而過,該鎮水資源豐富,農田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被陵城區確定為“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核心區。
該鎮堅持黨建引領,書記抓糧。設立區委書記指揮田1000畝、鎮黨委書記指揮田500畝,每個村設村黨支部書記指揮田100畝,鎮抓示范方,村抓樣板田。干部重視,帶動了群眾重視,加大對小麥的管理與投入。
聚焦科技支撐,配套技術集成。義渡口鎮立足智慧農業先行區的定位,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制定小麥玉米產業大數據標準、采集體系,構建“噸半糧”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生產場景的全景立體展示。通過數據的自動接收、智能化分析,進行預警、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指揮智能農機全程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管控,打造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智慧化經營的無人智慧農業模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振東帶領的院士團隊,為“噸半糧”建設提供技術集成方案,并在作物生長關鍵時期定期開展培訓,深入田間進行技術指導,科技支撐“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自小麥播種以來,院士團隊的專家到該鎮實地考察指導“噸半糧”建設20余次。山東魯研公司技術執行組圍繞選種、播種、施肥、灌溉、噴藥等環節全程跟進,篩選適宜當地栽培的高產、優質、多抗小麥和玉米品種;嚴格落實統一供種、統一深耕、統一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統一管理的“六統一”模式。目前,項目區統一澆水2次,一噴三防(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3次。
提升服務能力,夯實保障基礎。該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對溝渠、田間路、灌溉井、橋涵的綜合治理,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藏糧于地的目標,2023年可實現高標準農田基本覆蓋。在“噸半糧”建設示范區內規劃建設為農服務中心一處,確保高產集成技術快速落地,實現提質增產。“今年小麥沒有發生條銹病,得益于在小麥條銹病防治的關鍵時期,我們合作社聯系了無人機噴灑農藥,做到了飛防無遺漏、無死角。”冷家村黨支部書記冷相升說。
統籌項目資源,多方發力有序推進。圍繞“噸半糧”建設,該鎮謀劃德州市陵城區農村技能人才培訓中心項目(東部片區)、為農服務中心、小麥良種繁育數字化示范基地、種子博物館、無人農場等項目。從人才培訓、托管服務、良種研發、科研展示、智慧農業等方面齊頭并進,向“噸半糧”創建目標全面發力。目前,整合項目資金2億元,投入“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