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豆娜娜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聽說社區的蔬菜大棚馬上就要建起來了,俺脫貧可就指著它了。 ”4月12日,陵城鎮五李社區貧困戶崔艷平高興地說。
據統計,陵城鎮共有貧困人口691人,其中像崔艷平一樣因病殘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有553人,占到80%。圍繞如何讓貧困人口真正實現脫貧奔小康,該鎮在掌握全鎮貧困現狀的基礎上,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貧困癥結,立足產業優勢,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路徑,著力培育富民增收產業,不斷提升精準扶貧實效。
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該鎮制定了公益性崗位扶貧、企業扶貧兩種模式。根據貧困人口勞動力情況,為行動不便的中老年貧困人口提供村保潔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聯系富宏制衣、波尼陀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對尚能出門打工的貧困人口進行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針對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該鎮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原則,聚焦溫室蔬菜和畜牧養殖兩大特色產業,探索“產業+扶貧”模式,助力精準脫貧。
在蔬菜產業上,該鎮通過嚴格招投標,由鎮財政墊付部分資金注入蔬菜專業種植公司,由公司租賃土地建設25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公司以每個棚每年1.5萬元的價格對外承包給種植能手,收取總承包費除去固定的土地承包費后,全部用于貧困戶分紅,可幫助近4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在畜牧產業上,該鎮與光明乳業奶牛養殖基地簽訂扶貧開發協議,將150萬扶貧資金以股份的形式注入光明乳業奶牛養殖基地,約定16年的固定收益回報,公司每年向持股貧困戶分配10%的投資回報,可幫助近2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與此同時,為確保扶貧資金“精準投入”,該鎮采取“政府監管、公司化運營、第三方審計”的操作方式,在項目建設、采購等環節,嚴格把關招投標程序;聘請專業機構定期審查公司運營情況,規避市場風險,確保扶貧資金安全有效使用。“目前,五李社區蔬菜扶貧產業園18個蔬菜大棚主體已建設完工,光明乳業奶牛養殖扶貧基地即將投入。通過探索出以上三種脫貧模式,我鎮今年年底就能完成80%的脫貧任務,力爭明年底全部實現脫貧。 ”該鎮黨委書記王志超信心滿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