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記者 穆修奇 通訊員 張晟熙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過去村里經常見不著保潔員,打掃衛生也是應付公事,現在新聘任的保潔員,都按時上下班,把街道打掃得更干凈了,大街上看不見塑料袋、煙卷盒,街道兩邊也沒有雜草,蒼蠅、蚊子也少了,大伙兒在街上涼快、看孩子,心情可痛快、可舒服了。 ”5月6日,安德街道佟家寨村70歲的村民徐玉廣談起村里近期街道衛生的變化時說。
現在佟家寨村大街小巷干干凈凈、房前屋后利利索索,這可喜的變化得益于今年該街道探索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把全街道15個村打掃街道、垃圾清運外包的市場化運作方式。今年年初,該街道為真正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積極探索實行農村環衛綜合治理市場化運作模式,把15個村打掃街道衛生承包給蘆坊村64歲的黨員、村委會副主任劉在禮;把15個村垃圾清運承包給劉玉臺村44歲的黨員劉希波,都簽訂了承包合同書,明確了各自工作職責和標準,跟上檢查督促,確保農村環衛走出“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
劉在禮制定了《農村環衛保潔人員工作職責》,在15個村選聘了52名保潔員,逐一簽訂了《農村環衛保潔人員承諾書》和《保潔人員用工協議》,保潔員每天上午8點至11點、下午3點至6點上街打掃衛生,標準要達到“五凈五無”,每人每月工資450元,每月10日前支付上月工資。劉在禮每天兩次深入15個村檢查52名保潔員打掃衛生情況,發現脫崗、打掃不干凈,依規給以嚴肅處理。
該街道為15個村統一配備425個垃圾桶,每50米2個,方便村民倒垃圾。劉希波、蔡秀珍夫婦,每天早晨5點,開著垃圾清運車到15個村巡回清運垃圾,劉希波負責開車,蔡秀珍負責操作掛鉤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進垃圾清運車里,裝滿后運往區垃圾中轉站,每天清運3車計15立方。對15個村的425個垃圾桶的垃圾,每兩天清運一次,達到不積攢、定時清,今年以來,已清運垃圾1890立方。該街道負責提供垃圾清運車、燃油、車輛維護費,劉希波夫婦負責清運15個村的生活垃圾,2人每月工資3500元。“打掃街道、清運垃圾的費用,由街道政府、各村委會、全體村民三方籌集,政府拿大頭,村民拿小頭,目的就是約束村民不亂扔亂倒垃圾,培養村民的衛生、環保意識。 ”該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