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提高我區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今年以來,我區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區為契機,按照“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明廚亮灶”透明化
近日,記者走進城區熊熊拉面店,透過清晰敞亮的玻璃可以看到廚師準備配料和食材的情景,廚房內的衛生狀況、工作人員著裝、操作流程全部都顯示在消費者面前,可視化的操作過程,讓原本飽受爭議的餐飲衛生狀況,變得公開透明。“以前吃飯的時候看不到里面,衛生情況也不清楚,現在安上監控之后,我們隨時能看到里面的情況,在這里吃飯,看的清楚,吃著也放心。”市民張先生說。作為餐飲經營者來說,店面的提檔升級也給他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花了近30余萬元進行全面改造,還是有點心疼,不過經過改造后,顧客反映環境好了,吃著干凈衛生,不但留下了很多老客戶,還增加了不少新客戶。 ”該店老板熊春華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我區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明廚亮灶工程”,通過在全區所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安裝高清實時監控設施,不僅可以讓顧客在吃飯的同時觀看到廚房內的情況,食品監管人員還可以通過電腦等終端設備隨時對所監管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查崗”,從而實現遠程監控、零距離監管。在監管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監管人員可以通過語音對講與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聯系,在第一時間排除食品安全隱患,確保所監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全區已有32家食品生產企業、12家學校食堂、56家餐飲單位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便于消費者監督的同時,也提升了食品生產經營業戶的自律意識,實現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陽光操作”,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
“小作坊”規范化
“我們公司之前就是一個規模小、條件簡陋的小作坊,經過近段時間的改造,已經變成了安全規范的小企業,衛生條件和機械化水平都提高了,我們的銷路也越來越廣了。 ”近日,記者走進丁莊鄉新豐肉類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何青春高興地說。
新豐肉類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區首批建立起規范化的小作坊之一。今年以來,為了規范小作坊產業鏈健康發展,區食藥監局積極引導幫助有條件的小作坊進行升級整改,申辦小作坊登記證。在該局的引導下,何青春決定將小作坊轉型升級,投資200余萬元購進了新的生產設備,積極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及《動物防疫條件許可證》,對小作坊的功能分區、生產流程進行合理布局。如今,在新豐肉類食品加工園區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戴著帽子,圍著口罩,戴著手套,加工各種肉類產品。加工車間又劃分為更衣、制作、原料、成品等不同區域,地面鋪著新瓷磚,顯得非常干凈。
從規模小、條件簡陋的食品小作坊搖身變為安全規范的精品加工廠。這些變化,也是我區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為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督管理和規范提升,區食藥監局從三月份開始,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提高一批、規范一批、取締一批”的要求,進行指導、整改、提升,進一步規范小作坊經營行為,保障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引導其走上規范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
農貿市場專業化
隨著我區創建省級食品先進區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區的農貿市場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食品經營戶亮證經營、蔬菜檢測公示規范及時、食品來源有賬可查、市場建起食品快檢室……“現在熟食店的窗口都安裝上了活動的紗窗,老板還戴上了口罩,衛生了很多。 ”說起近期創建工作帶來的變化,經常在黑馬農貿市場買菜的張女士拍手稱贊。
按照食品安全先進區創建標準,農貿市場熟食區全部進行生熟食品隔離。針對肉食店普遍存在防蠅防塵設施不足等問題,區食藥監局積極引導經營者完善防護設施,配備相應的消毒設備,做到了從業人員衣帽整潔,環境衛生良好,確保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對于張女士來說,這些細節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讓她驚喜的是,如果懷疑購買或者食用的食品有任何問題,隨時可以前去進行免費檢測而且每天更新的食品抽查情況都在快檢室的的LED滾動屏幕上播放,讓市民買菜有了更多的保障。“下一步,我們繼續加大督導檢查力度,促進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力爭做到群眾滿意度達到70%以上,食品安全的合格率達到98%以上,確保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區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徐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