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啟忠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多虧了鎮扶貧辦,俺也有了正式的工作,每月有工資解決俺的家庭困難。”7月8日,糜鎮大陳村村民陳慶海激動地說。陳慶海由于疾病致貧,出院后身體不如從前,原來靠他打工補貼家用,如今不能打工的陳慶海一家生活很困難。糜鎮扶貧辦了解到情況后,經過多方協調,安排他為村里的保潔員,有了穩定的收入,解決了他的生活難題。
因人因戶、一戶一策開展全方位扶貧,是糜鎮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抓手。去年以來,糜鎮把扶貧工作作為第一要務,在精準摸底、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根據各貧困戶致貧原因的不同,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積極為他們脫貧尋找門路、把好脈治窮根,截至目前,該鎮1183戶貧困戶中的201人已經成功摘掉貧窮的帽子。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該鎮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全體副科級以上機關干部與貧困戶結成對子,進行一對一、點對點駐村幫扶。繪制了扶貧地圖,對家庭具備勞動力,卻因缺乏技術技能或者產業知識的貧困戶,統一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班,傳授專業知識,實施“一對一”的現代學徒制教學,幫助其結合自身興趣和產業特點掌握一至二項專業技能,通過項目快速脫貧致富。對因殘疾致貧的貧困戶,根據殘疾類型和程度不同,采取融入職業學校專業學習、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習職業技能,助其自理自立。對超生子女眾多的貧困戶,用好義務教育“兜底”政策,發揮“小手牽大手”的作用,用學校教育培養孩子的知識技能和現代化觀念影響其父母,從而帶動家庭整體脫貧。另外,推行公益崗位助力脫貧一批,在農村保潔員、護林員、鄉村公路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上安排貧困戶就業,使他們有穩定的收入實現脫貧。
該鎮大陳村貧困戶陳文磊經過鎮扶貧辦的培訓,學習了養鴨技術,并在扶貧辦的幫助下建起了鴨舍,購進幼鴨,短短四十天,鴨子就長到了3公斤,馬上就能出售,粗略算一下,這一茬鴨子能盈利5000元。看著長勢喜人的鴨子,陳文磊喜不自禁。“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這意味著,給予經濟幫助,授人以魚,無法根本解決貧困戶脫貧致富難題;只有授人以漁,讓貧困戶掌握過硬的謀生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才是長久之計。 ”該鎮負責同志介紹。
治貧治愚,扶貧先扶智。該鎮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相結合、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激發內生動力,鼓勵自主就業、創業。堅持“孝”文化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引導形成尊老養老、扶貧濟困良好風尚,并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