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豆娜娜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近日,臨齊街道五李社區政務公開欄內,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名單公示,“看到俺名字在這上面,心里踏實了。 ”社區居民馬淑紅高興得合不攏嘴。
今年街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開展后,在成員界定環節,社區干部犯了難:居民馬淑紅戶口不在社區,但其30年前與社區居民李天強結婚,并長期在此居住,這種情況如何界定?為此,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和其戶口所在地溝通,并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聽取意見,最終決定將馬淑紅納入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名單。
今年以來,臨齊街道通過強化組織保障、狠抓措施落實、樹立典型樣板,率先選取53個班子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較好的村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該街道學習外地先進經驗,深入開展調研,成立了以街道經管站、土管所、財政所、派出所等部門為主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通過對村干部進行專業培訓、懸掛條幅、發放宣傳單、播發宣傳磁帶等方式全方位宣傳培訓,調動起干部群眾積極性。
該街道結合農村實際印發了《臨齊街道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清產核資指導意見》及《成員界定指導意見》。 53個村也成立了相應組織,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村級實施方案及相應辦法。領導小組層層召開管區、村級會議,達成共識,并組織工作人員逐村走訪群眾,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針對問題定政策,快速掌握了進行改革的方式方法,改革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街道、村兩級把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圍繞“規范、民主、公開、公平、精準”五個原則,嚴把“制定方案、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資產量化和股權設置、注冊登記”五個步驟,各項程序正在有序穩步推進。目前,街道工作人員、會計事務所、測繪公司已對各村逐一進行清產核資,村內所有資產、資源全部逐項列清,并進行張榜公示,同步開展成員界定工作,研究制定了10類33種特殊人員界定標準,按照各村實際情況確定成員名單,并進行公示簽字,留存好成員戶口、身份證等相關資料。全街道第一批53個村已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各項任務,2.8萬農民成了“股民”。剩余有改革任務的98個村已全部完成清產核資工作,今年年底也將全部完成改革任務。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該街道群眾紛紛感嘆:“現在種的地有證了,村里的資產資源也股權量化了,下一步通過盤活運營,不僅村集體能增收,我們‘股民’腰包也會越來越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