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蘭蘭張林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3月21日10時許,滋鎮張耀龍村84歲老人張以友出門遛彎,他的腳下,平整的水泥路向西延伸。老人說:“這路是我們村在外做生意的小輩們出錢修的;還有廣場上的健身器材、文藝隊的音響,也都是他們出錢弄的。連續幾年了,過年時村里還給我發油發面……”
張耀龍村共1900余人,以糧食種植為主,村集體收入有限。 2018年村里設立了文明新風公益基金,通過發動群眾和在外鄉賢募捐,籌集了近10萬元資金。“基金設立后,每年給村里考上大學或考上研究生的學子發放助學金,逢年過節給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慰問品,給家庭困難的群眾添衣買被……”村黨支部書記張本亭說,“村里去年有21個孩子考上了大學或考上研究生。鄉鄰之間互相照顧,村民們尊老愛幼,養成文明村風好處多多。 ”
我區從2017年9月啟動實施文明新風公益基金項目,截至目前,全區678個村全部設立了公益基金,共募捐資金810余萬元。錢從哪兒來?怎么花?如何管?為此,我區出臺了《陵城區文明新風公益金管理使用指導意見》,從基金的來源和適用范圍等7個方面細化了15項標準。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李趙明介紹,公益基金實施標準化管理,納入農村財務“雙代管”范圍,由鄉鎮經管站設立科目,單獨入賬,單獨核算。村級成立公益基金議事會,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后,報鄉鎮黨委審批。“資金使用詳細情況也要及時公開,采取廣播、公開欄等方式向群眾公布。對身在外地的村民,通過打電話、發微信等形式告知。 ”張本亭說。
此外,我區嚴格規定了文明新風公益基金的使用范疇,并創新活動載體,鼓勵鄉鎮結合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目前,多個鄉鎮都有自己的文明風尚特色活動。今年春節期間,丁莊鎮利用務工人員返鄉之機,組織評選出13個類型79個文明先進典型代表,現場發放榮譽證書;義渡口鎮舉行“義渡好人”表彰大會,對優秀鄉賢代表及各村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擴大鄉賢和先進典型人物的影響力和知曉率;于集鄉、臨齊街道和神頭鎮等組織開展了“重孝敬老、扶危助困”等愛心公益活動。“通過設立和使用文明新風公益基金,既培養了基層熱心公益的文明新風尚,又破解了基層黨組織無錢辦事的冷局面,有效拓寬了村級組織為民服務的渠道。”李趙明說,截至目前,全區13個鄉鎮(街區)共使用公益基金190余萬元,表彰獎勵、關心關愛6600余人次,開展民生公益事業百余次,有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服務群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