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生
人這一生有很多是值得特別回憶的。每當我回憶起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時,心情總是難以平靜。
母親王萍,1931年出生于山東省商河縣孫集鄉(xiāng)的一個農(nóng)戶家庭。她八歲沒了母親,十三歲父親也離世了,托付給一個遠房的舅舅家,生活非常艱難。早年沒條件讀書。1947年是村里的婦女主任帶她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在華東野戰(zhàn)軍教導縱隊衛(wèi)生連,成了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火紛飛的緊張年代里,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學到了一點文化知識。我小時候,經(jīng)常看到母親在閑遐之余,拿著新華字典認真地讀著每一個字,那種對文化的渴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母親特別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地去干好每一件事。在淮海戰(zhàn)役期間,她要負責7-8名傷員的護理任務。為了防止傷員傷口感染,她一天不停地輪轉尋護,只能抽時間打個盹,長時間都睡不了一個囫圇覺。她的出色表現(xiàn),多次受到領導的表彰。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父親帶兵兩度入朝參戰(zhàn),前后達三年之久。母親在后方既要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又要帶好我的哥哥姐姐,個中甘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1955年,軍隊實行軍銜制,全軍裁撤女兵十萬人,母親作為軍人,服從命令,響應號召,脫下軍裝,跟隨父親的腳步從南到北,相夫教子,默默地為家庭奉獻著,操勞著我們姐弟的生活,使我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一次,我見到別人家的小朋友穿著一條西式港褲非常神氣,要求母親也做一條給我,她讓我粗略的描述了樣式后,用她靈巧的裁縫技術,半天時間就為我做好了。我穿上后,十分合體,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母親就是這樣,穿著軍裝為國家效力,脫了軍裝用她一雙勤勞的雙手養(yǎng)育著兒女,為父親分憂解愁,每當想到這些,我們無不為母親的耐性和韌性而折服,真正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
不僅如此,母親還極富人生智慧。我們家中姐弟多,家里有什么大事,她都能擔待起來,是有主見的人。在一些生活細節(jié)問題上,則顯得馬馬虎虎,從不計較小事。她在兒女的教育問題上是絕不含糊的。學習成績好了,會及時給予表揚,成績不好,一定要問為什么。在為人處世上,她教育我們做人要正派,對人要誠實,人家有難,能幫則幫。她說:“不要看到人家有困難你不聞不問,人這一輩子都有求人的時候。”這種樸實的人生理念,影響了我的一生。
母親心地善良,十分同情弱勢人群。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次我回家探親。家里一把燒水壺壞了,她讓焊錫壺的手藝人焊好了,其徒弟提壺來收費,開口就要20元,我一聽就生氣地吼道:“一把壺也不值20元,亂要價!不行!”小徒弟哭喪著臉哀求道:“我要不回錢去要挨打的,你行行好吧!”母親說:“給他錢吧,都不容易,他們也怪難的。”
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八年多了,但我總感覺她還在,還惦念著兒子要從南方回家探親,探望她老人家!我深深地感覺到:母愛是無限的,不管我走到哪里,總感覺離不開母親的視線。記得過去我從部隊返鄉(xiāng)探望父母,總覺得時光匆匆,一晃到假了,當告別父母歸隊時,母親總是把我送到德州市老三聯(lián)街的馬路邊,目送我漸漸遠去。我都不忍回頭,有時我走出很遠,很遠,偷偷一撇,還見母親站在原地朝我揚手示意,這個手勢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以后,我走上了領導崗位,每年要歡送老兵退伍,當列車啟動,我揚起手來送老兵返鄉(xiāng)時,母親的這一手勢就浮現(xiàn)在我眼前,想起母親送我時的情景,眼淚禁不住溢滿眼眶。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期。”我已經(jīng)有幾年沒有回鄉(xiāng)了,待疫情好轉后,我一定回鄉(xiāng)祭奠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