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
記得前年九月初九,朋友興致勃勃提議相伴去登山。“何苦人擠人地去給大山量周長?”我話一出口,便遭到七嘴八舌的反駁,這個說“重陽節登高懷遠是雅興”,那個說“你未老先衰缺乏挑戰困難的信心與姿態。”我無言以對,只好隨行,只是心中對他們所言登山之深意,保留了一份好奇。
來到山腳下,看山上人走如蟻,想來山上望我們亦如是,不由莞爾。看來,人既毋需妄自尊大,也毋需妄自菲薄。斜坡、臺階、平坦處、逼仄處交替,綿延而上,人只需堂堂正正,抬腳即走最為穩妥,于是,一步便有了一步的收獲,沿途風景總不同。
山水相依,大自然的設計總是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例如:峰回路轉突見白練瀑布懸于眼前,一瀉而下,飛花碎玉,水聲激越,蔚為壯觀,讓人頓覺詞窮。倒是小朋友立即吟誦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應情應景,隨著贊嘆聲起,他們小手一指“看!霜葉紅于二月花。”秋風送爽,紅葉穿過時代的久遠,再一次驚艷了我們的雙眸。世人總說“山盟海誓,滄海桑田”,群山巍巍,里面又蘊藏了多少時間與空間的哲學命題?
山是大地風骨堅硬的脊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在這份空間的通達曠遠里,又傳遞著多少人類深沉、悠遠的思緒!人微如塵,大山當前,我們為了“登高望遠”,“居高聲自遠”,所以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所以我們的思想最終能夠緊密團結、積聚成高山仰止。
相伴登山,在相互依戀中給予彼此鼓勵,可我們最終征服的還是我們自己,在克服懈怠的過程中不停增長必勝的信心,人只有登上山頂,才能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義;明白“山高人為峰”的真正內涵。
下得山來,情不自禁回首,但見:小溪潺潺,山路蜿蜒,人流如織,秋光好,風清揚,山巒起伏,寬厚有深意。乘興而歸,留山色無限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