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中旬,八路軍渤海軍區十七團在張屯鄉河劉村一帶活動。日軍探知消息,集結德平、鄭店、奎臺、閆橋等據點的日偽軍數百人,秘密進駐河劉東南一里的郭迪村,企圖發動突然襲擊。
幾天后的一個上午,十七團在轉移途中與敵遭遇,隨即在河劉村北一處窯廠搶筑工事,和日偽軍激戰七八個小時,憑借有利地形,打退了敵人的10余次進攻。下午四五點鐘,十七團主動撤出戰斗,組織部隊向南撤退。日軍力求決戰,緊緊咬住不放,在河劉村頭又向我軍開火。十七團退入村街,占據屋頂、胡同阻擊向村內進攻的敵人,與日偽軍展開巷戰。天黑之后,敵人封鎖出入村子的交通要道,等待各處據點的援兵,計劃第二天拂曉發動攻擊。十七團在夜色掩護下,集中火力突圍,沿交通溝向前張屯村方向撤退。
第二天早晨,兵力得到補充的日偽軍向前張屯撲來,將村莊團團圍住。但是,十七團已在夜間轉移,并動員村中的百姓出村躲避,以防日軍濫殺無辜。當日偽軍向村內沖擊時,前張屯已經街凈巷空。
日軍又急又怒,挨家挨戶地搜查,將沒有逃出的數十名老人孩子趕到村東一處存放馬車的空房子里。日酋壓住怒氣,在翻譯協助下向老人們訓話,勸百姓說出誰家里藏有十七團的人,在哪里救治傷員,又逃到哪個方向去了。屋子里沒有人吭聲,再問,還是沒有人吭聲。日酋大怒,命令士兵在人群中施放瓦斯毒氣。屋子內亂成一鍋粥,老人們一個勁兒地咳嗽,孩子們直打噴嚏。他們紛紛向門外躲,又被堵在門口的日本兵用槍逼回屋中。
日軍將一群老小折磨了半晌,又放火燒掉村中的房屋。幸虧老百姓聽到日偽軍撤離,紛紛趕回來撲救,火只燒去了半個村莊,有四五十戶人家的房子保存了下來。
不久,日偽軍殺了一個回馬槍,打算給前張屯村一個突然襲擊,看看十七團又轉回來沒有。但是,村外放哨的民兵發現了他們,老百姓聞訊逃離了村莊,在野外的莊稼地中藏了起來,但村中的一個少年張大華被捕了。
張大華當時在一個僻靜屋子里睡覺,聽到村街上報警時已經晚了,他竄出院子,跑到村西門外時,與剛由門前的交通溝中沖出來的日軍迎面相撞,當即被重重地打了一個耳光。
日偽軍逼令張大華帶路,說要追剿十七團部隊。張大華見一時逃不脫,就佯裝順從,把他們領到東門外的一條交通溝中,說十七團就是順這條道溝跑了。日軍聽后大喜,命令部隊順著交通溝向東猛追。張大華借機逃入村里,無論日偽軍如何呼喊也不回頭。原來,那條交通溝是只有數百米長的半截道溝,根本走不通,只是用來迷惑敵人而已。 (摘自《樂陵抗戰那些年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