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住農村,家里沒有空調和電扇,晚上躲避暑熱的法子,就是去河堤上乘涼。記憶中,黃土夯實而成的老河堤,像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一手牽著村莊,一手撫摸著村南老河的橋頭。一到夏天,晴好的晚上,總是坐滿了納涼的人,熱鬧非凡。
和大多數河堤不同的是,這里樹木稀少,堤的兩側,長滿了一層青色的小草,一眼望去,像極了綠毯。夏天的傍晚,孩子們吃過晚飯,總會爭恐后地去占乘涼的地盤:抬竹椅的抬竹椅,搬草席的搬草席,遇到家里實在沒有什么搬的,席地而臥也成。待大家安營扎寨安頓好后,頑皮的小伙伴們,大多懶得老老實實地坐著或躺在上面。男孩子捉螢火蟲的捉螢火蟲,找知了猴的找知了猴。女孩子則三二個圍坐在一起,或玩游戲,或竊竊私語,不時抿嘴一笑。直到忙完家務的大人來了,大家才會安靜下來,仰面朝天,無聊地伸著小手數星星。如果這時,突然有誰喊一聲:愛婆婆來了,堤上便又一下子熱鬧起來。
愛婆婆是村里出名的故事大王,坐在竹椅上,搖一把破布包邊的蒲扇,給我們講天上的故事。什么嫦娥奔月,什么牛郎織女。說到天上心靈手巧的織女,下凡愛上了正直善良的牛郎,并結成恩愛夫妻,生了一雙兒女,我們都為他們高興。后來講到王母娘娘取下頭上金釵,劃了一道河,把二人分隔在河兩岸,從此,夫妻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我們聽后,又討厭起玉帝和王母娘娘。
當夜風裹著搖曳的荷香一次又一次吹來,暑熱漸消,我們也不知不覺漸入夢鄉。后半夜,天氣變涼,母親就會喊我們回屋里去睡。遇到有時候睡意正濃不愿起來,母親通常會抱起我回去。當我趴在母親結實的肩膀上,皎潔的月光下,睡意朦朧的臉上,還掛著幸福的笑容……
現如今,隨著國家對“三農”扶持力度的加大,奔走在小康路上的鄉親們,生活也富裕起來。電視電扇空調等家用電器應有盡有,大人孩子再也沒有夏夜出門乘涼的習慣。沒有外出乘涼的人,賦閑的老堤也就失去了昔日的熱鬧。不過對于離鄉多年的我來講,盡管童年的腳步已經走遠,但游子的心湖,老堤,是橫亙在心頭的永恒記憶。□蔣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