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佳節將至,與朋友聊到尊老養老的話題,我說:“老吾老,盡吾有。”我給朋友講了自己的幾個小故事。
師范畢業那年,我18歲,分到離家百里的小鎮教初二。剛上初中的弟弟,跟著我讀書。我沒有向父母要一分錢。靠每月56元的工資,我們姐弟倆吃食堂,日子倒也不難過。但每到周末,食堂關閉,我們只能買火燒充饑。不得已,我買了炒菜用的煤油爐子。可是,鍋碗瓢盆置辦下來,我只剩下5元錢了,離發工資還有兩個星期。那個周日,我揣著這5元錢,踏上了回家要錢的旅途。
那天到家時,已是下午1點多了。父親不在家,隔壁的嬸娘來喊母親去趕集,母親說沒錢,不去。我不知哪來的勇氣,從荷包里掏出僅有的5元錢塞到母親手里:“媽,給你去扯塊布料做衣服吧! ”嬸娘連聲贊嘆:“哎喲,這拿工資的丫頭就是不同喲!”此時,我已身無分文。我胡亂吃了幾口剩飯,從雞窩里撿了3個雞蛋,回頭就走。這3個雞蛋,是我和弟弟的晚餐。那個月是怎么度過的,我完全不記得了。
結婚后的那個寒假,學校給每位教師發了200元春節補助和年終獎,我就帶著這200元回了趟娘家。
當時,家里的房子剛做好毛坯,很缺錢,我內心一軟,把那200元全給了父親。我記得父親的眉眼一下就開了,他樂顛樂顛地跑到廂房對母親說:“這是蓉兒給的200塊,你100,我100。”那個春節,我連新衣也沒買一件。但直到今天,只要想起父親說話時那蜜里調油的語氣,我還是眼眶發熱。沒過幾年,五十出頭的父親就去世了,我慶幸自己曾經傾盡所有給過他些微的慰藉。
母親58歲那年,在外地給打工的弟弟帶小孩。突然有天,弟弟打來電話:“姐,媽腦溢血倒在地上,一只眼睛瞳孔都放大了,醫生說,若不搶救,半個鐘頭就沒了。咋辦?我剛進了貨,手頭沒錢!”我說:“你盡全力搶救!醫療費我出。出院后,送回來我養! ”
那時候,我的工資是每月3600元。因為新買了房子,手頭也不寬裕。我取出工資卡上全部的錢——8000元,向學校請了一周假,去照顧母親。衣不解帶在醫院過了6天,直到我離開的那天,母親才醒過來。我說:“媽,您安心養病。我現在工資高,醫院的錢我都交了,回去我再打錢過來。 ”母親只是含淚點了點頭。
回來后,我向學校支取了兩個月的工資,給弟弟匯去。母親曾非常重男輕女,后來逢人就說:“還是養個女兒好!要不是我的蓉兒,我墳頭的草都長多高了! ”
講完這幾個故事,我眼含熱淚,對朋友說:“生我者,我生者,都是我們生命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老吾老,更應該盡吾有。每一個傾盡所有的當時,都很難很難。等到父母不在了,回想時,卻感到很值很值。 ”□熊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