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正
這天,我到政府廣場去散步,突然聽到陣陣鼓聲。鼓點不急不慢,特有韻律感,隨著和風吹來,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忍不住循著敲鼓的方向走去。
來到近前,看到一群平均年齡70多歲的老人,頭發花白,有幾人的稀疏長發從鬢角落下來,風一吹,順風飄起來。但是,他們敲打樂器的精神頭兒十足。
從此,我愛上了鼓聲,每天晚上七點準時去看他們敲鼓,聽他們的鼓聲。有時候我去得早,發現他們都很準時。七點前大家到了,眾人一起動手把鼓從電動三輪車上抬下來,還有一個紙箱,里面裝著銅鑼和缽,鼓槌放到一個手提袋里。
他們把兩面鼓擺正位置——大鼓放右邊,小鼓放左邊,然后把紙箱放到鼓后面。
一切就緒,誰先敲鼓,大家會謙讓一番。一番客氣后,先上的老者會鄭重地拿起鼓槌,其他人便依次找到自己拿手的樂器,把槌上的紅綢理順,纏到手上等待。老人自覺地在鼓前依次圍成一個弧形。敲鼓的人走到鼓前,起點開始。
和他們在一起不光學會了欣賞鼓聲,還學習了不少樂器的知識。別說,對大鼓和銅鑼還有缽的制作工藝和歷史懂得了不少,對他們的敲打技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說銅鑼敲壞了好幾面。通過學習知道,銅鑼不是隨便就能敲的,一面鑼敲的人多了就會亂,容易敲破。
鑼在制作的過程中要用鐵錘敲打幾千遍,到最后老師傅一錘定音。這才知道一錘定音還真是很有道理。定音后再敲還是這個音,真的是太神奇了。
每天都去聽他們敲鼓,看他們敲鼓,就慢慢地和他們熟悉了。領頭的一位老人,每天負責拉鼓來,再指揮大家敲鼓,到一定的時間,女人們就扭起秧歌。他會看到每一個角落,并且和每個人打招呼。開始還以為他只是鼓隊的一個“領導”,直到有一天他敲鼓,才發現原來他也“身懷絕技”,敲得那么好,一口氣敲下來,中間都不停歇。鼓敲三通,到最后急促的那段,鼓聲絲毫不亂。他注視前方,兩腿分開,就好像一位激勵將士前進的元帥一樣,是那樣沉著老練。他把心中的美好和向往都寄托到鼓聲里去了。
一會兒來了個瘦瘦的老者,他拿著凳子走來,悄悄地走到隊伍后面,把凳子放好,然后慢慢地走到鼓前,到箱子里找順手的家什。沒有找到,這時一位專注打缽的老人看到了,把自己手中的小缽主動遞讓給他。老人謙讓一番,把缽拿過來,悄悄站到隊伍旁邊,面對大鼓,隨和著鼓點敲起來。
他眼望天空,開始上下敲,到后來是上下左右,身前身后敲起,就像跳舞一樣。但是缽聲絲毫不亂。
每一個人都專注地敲著,打著,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期盼,都融入樂音中去。
風靜靜地刮起來,風兒都不忍心打擾這些老人。我望著天空的月亮,心也飛到了天上。鼓聲沒有嘈雜和凌亂,是那樣的舒服。月亮慢慢地升起來,我好像看到一群鳥兒在飛舞。我的心被鑼鼓聲感染了,精神好像融入鼓聲中,飛向遠方,飛過田野,來到月亮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