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姨娘家的小妹在銀行工作,起先家人、朋友給她物色了幾位條件不錯的帥哥,她都不肯見面。而聽說鄰居要給她介紹一位遠在湛江的部隊排長時,她臉紅紅的轉了過去,卻同意了。這位鄰居已接近八十歲了,鄰居老兩口在本地也缺人照顧,曾經就想過,能在家鄉為外孫子牽個紅線就好了。 “千里有緣一線牽。 ”兩位年輕人在他家簡陋居室里相見后,男方小汪對小妹的印象是:“不錯,樸素大方。我愿意。 ”瘦黑精干的小伙子,口氣干脆利索,就像對部隊同志說話一樣。
??? 小妹初次見了小汪,沒敢直視遠方,只是偷偷地打量了幾眼。小汪不是那種太會“吹牛”的男人,他在回答姨娘的問話時,多是這般簡短句子。 “好,我知道了。 ”“我繼續努力。 ”姨娘覺得這小伙子也挺實在的,回去笑著問了小妹:“怎么樣啊? ”“還可以吧。 ”小妹側低著頭說,又看起了電視。
??? 然而,小妹真和小汪處起了“朋友”,姨娘卻又有些犯愁了。 “哎呀,這么遠的地方,怎么去呀? ”“你以后有了孩子誰照看啊。 ”那時候還沒有動車,姨娘一輩子去的最遠城市就是上海。這樣反反復復嘮叨著,小妹的心也左右晃動了。不善手機聊天的小妹想寫份信告訴小汪,“算了,不談了。 ”可對這位軍人的好感,又讓她吃睡不安、為心不忍。于是,小妹寫信直接問了他這樣幾個問題:“小汪,你愿意在部隊一直干下去嗎? ”“我們結婚后,我暫不去湛江住行嗎? ”……小伙子當即就回了信:“我上軍校,就想在部隊扎下根的。結婚之后,你愿住在哪里,我都聽你的……”如此“情書”,沒有太多的情意綿綿,有的是坦蕩話語。一年后,兩顆赤誠的心便緊緊地印在了一起。
??? 在舉辦婚禮時,我接過妹婿小汪遞來的喜酒,一飲而盡,祝賀他們;而作為新郎的他,在接受我回贈的喜酒時,也喝的慷慨:“二哥,您放心,我在部隊好好拼搏。 ”這時,我更覺得這位文武雙全、舉止豪邁的軍人,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和魄力。小妹嫁給了她,此生定會幸福。果如所想,此后,部隊上級組織,根據小汪多次請求去災區搶險立功,愛連如家的表現,特意將他調往了本市的某個部隊,讓他便于照料老人和孩子。隨后,姨娘、姨夫也跟著搬進了舒適的部隊軍干樓里。他們除了幫小兩口帶帶孫女媛媛,多數時間就在家門口小園地里養花種菜,休心享樂。部隊的大食堂也對軍人家屬開放,他老兩口子天天聽著營區的軍號,起床、鍛煉、吃飯……也過上了從不敢向往的“部隊生活”。
??? 現在,小汪的職位已從連級逐漸升到了正團級,每月的工資也變得可觀了。這幾年中,他們夫婦倆先后幫扶救助了九位特困女嬰,改變困境,熾熱的愛心令他們感到生活得充實美滿。另外,小汪的外公——當初牽紅線的老人,如今和老伴,也享受到了小汪夫婦及這邊一大家人,還有部隊同志時常來問長問短的溫暖。
??? 小妹,先前看中了肯吃苦耐勞的“兵哥哥”,她的選擇是對的。值得信賴的所有軍人們,是我們祖國的鋼鐵支柱,也是咱們老百姓的堅實靠山。小妹此生嫁給“兵哥哥”,我為她驕傲、自豪。□韓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