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長假,送走在外地求學的女兒,打點行裝,匆匆回到老家。因為要過秋了。母親接近古稀,身子骨遠沒有前幾年硬朗了。
??? 2日一大早,我便悄悄一人踏上了回家的公交車,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回到熟悉的家園,見到親人,心中自然多了一份親切。簡單寒暄過后,換上寬松的衣褲,我和娘趕緊上地去剝玉米。開始干,覺得自己手腳還很麻利呢,不一會,腿腳覺得有些酸痛。不時變換各種姿勢,均在不過十幾分鐘后 “失效”。心中不停地給自己鼓勁: “周圍的地里隨處可見過半百的老人,我要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力量。再說,自己多干一點就等于替老人分擔一些。 ”于是,堅持再堅持,等日到中天時,地里已經大半塊都堆著黃澄澄的玉米棒子。回望滿地的成果,不禁會心微笑。
??? 下午,沒用多長的時間,我們娘倆便包完所剩不多的玉米,于是進行下一道工序——裝袋子。現(xiàn)在農民都時興用帶網眼的編織袋裝玉米。這樣透氣性強,就會避免玉米發(fā)霉。我們一個掙袋子,一個裝。將近兩個鐘頭,滿地的玉米都裝完了。由于地離家比較近,地母不是很大,于是我和娘商量著用小排子車往家推。因為地鄰種的棉花,我們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要穿越這塊棉花地,把袋子架到公路上。雖然自己心勁很大,但畢竟這些年疏于田間勞作,沒有摔打開。因此沒很大的力氣。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心有余,力不足。 ”往外架第一袋時,我的手被網眼深深勒進肉里,一股鉆心的痛。我忍住沒說,唯恐娘不落忍。很佩服娘的體力,60多歲的人了,比我強的多。磕磕絆絆,斷斷續(xù)續(xù)地我和娘終于架出了4袋子,娘提議先把這4袋子推回家。于是我們各自推兩袋。要知道,我很多年沒推過這樣的車子,何況還裝載了數(shù)百斤的糧食。我歪歪扭扭,趔趔趄趄用盡全力駕馭車把,感覺自己像個醉漢又像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嘆!好容易挨到家門口,稍作休息,感覺到心臟好像要蹦出胸膛。熱汗順著臉頰往下直淌。熱心的鄰居看到在我這幅樣子打趣道:“你還真行,城里人還會干農活……”我聽了也樂呵呵的用趙本山的臺詞回敬她:“我也是這個村里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啊。 ”就這樣,我和娘來來回回推了五趟。終于“大功告成”。此刻我才覺得自己全身像散了架。
??? 晚上,我和娘睡在一起。盡管累得夠嗆,但仍然興奮得睡不著。我們說了一會話,娘便起了小小的鼾聲。不忍心再驚擾她老人家,自己靜靜地想著心事。窗外月色很美,屋內人兒酣睡。多么溫馨的場景啊。相信,今晚的夢一定很甜很甜。
??? 天明起床,洗刷時,才發(fā)現(xiàn)還算白嫩的手臂,已經起了好幾道劃痕,淺粉色的,斑斑駁駁。觸到水,還有點疼,但絲毫沒覺得委屈。為最親的人付出,辛苦,但心不苦。心中暗想:只要我能干的動,我愿意年年來家里忙秋。□張海英
(樂陵市博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