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岑春煊不領老師這份情。光緒28年春,趙藩請岑春煊來武侯祠春游、宴飲,以便讓岑看到這副對聯。岑春煊乘興而來,看聯文后明白了趙藩的用心,心中不悅,礙于師生情面,又不便當眾翻臉,只好敷衍一下悻悻離去。不久,趙藩被免官降職,調出成都,而岑春煊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升任兩廣總督去了。這副聯文充滿辯證觀點,是對統治者的警世之言,更是為官者的座右銘。它曾感動了一代偉人毛澤東。
??? 諸葛亮是一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者,因而受到了世人敬仰。諸葛亮死后,全國各地紛紛建祠修廟紀念他,最早修建的定軍山武侯墓祠廟,延續至今。山門上一副對聯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深情:“漢祚難延,忠魂痛裂三分國;軍山在望,高冢靈通八陣圖。”人們在墓園植樹種花,松柏挺拔,漢桂盛開,喻示香飄千載的諸葛美名流傳萬代,有詩曰:“孤忠丹心扶炎漢,流芳千秋血祀新。高風亮節與天齊,蜀相遺骨萬年香。 ”諸葛亮當年屯兵的五丈原上的祠廟里,正門里檐下兩柱上的聯文是: “伐曹魏名留漢簡,出祁山氣吞中原。”明代梁恂 《五丈原武侯祠》云:“曹孫宮闕草芊芊,丞相祠中碑粲然;二表出師全仗義,三分立國總由天;浮云尚結吞吳恨,衰草猶含伐魏冤;千載精忠享明祀,人人誰不仰先賢。”清人胡升猷詩云: “六出祁山日,先生膽氣豪;此身應寄詫,到老擁旌旄;恢復天難測,存亡志不撓;至今遺廟在,瞻拜憶勤勞。”
??? 目前,保存至今、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武侯祠還有:沂南諸葛亮故里紀念館、古隆中、南陽武侯祠、赤壁武侯宮、奉節白帝城武侯祠、保山武侯祠、嵩明武侯祠、祁山武侯祠、勉縣武侯祠、蘭溪諸葛亮村——社會化的武侯祠、臺灣孔明廟等。
??? 諸葛亮殿西鄰是一池碧水的桂荷池,池畔北面是桂荷樓,樓西為六角琴亭。琴亭旁邊墻上開有門洞,其上由幾段圓弧組成云朵狀,門上嵌 “中有漢家云”石刻題額,以云喻龍,指示游人由此通往劉備墓。進入洞門沿翠竹簇擁的夾道而行,直達劉備墓前的寢殿。
??? 劉備墓在武侯祠中自成體系,它位于祠宇的西部,分墓門、神道、寢殿、墓冢封土等部分。我們經直來到寢殿,寢殿內東西兩壁留有古今人們的題記石刻。殿后是一堵牌坊式的屏墻,正中嵌一墓碑,弧形的碑額上飾雙龍浮雕,碑身書刻 “漢昭烈皇帝之陵 “,系清乾隆53年 (公元1788年)立。屏墻兩邊各有一門,進去可見其陰面上部橫嵌一碑,書 “漢昭烈之陵 “。屏墻北即是劉備墓冢封土,周長180米,封土高約12米,四周被一圓形高墻圍住,墓冢封土因年久風雨剝蝕呈鈍圓錐形。
??? 劉備在國人心中,是一個重講仁義、愛護人民、尊重知識分子、知人善任的君主,因此人們稱贊他。也許因此,劉備墓歷經1700多年,歷代文獻中沒有其被盜的記載。古代流傳著一則震懾盜墓賊的故事。據唐代段成式著《酉陽雜俎》記述:有一伙盜賊串通一氣,盜挖劉備墓,當他們打洞進入時,一個個驚呆了,見里面燈火輝煌,有兩人在下棋,旁邊還有侍衛。盜賊嚇得跪地求饒。一下棋人瞟了他們一眼說:“想喝酒嗎? ”就讓侍衛給盜賊每人一杯,又丟給他們幾條玉帶,飲酒后即被逐出。盜賊們連滾帶爬回到地面,回頭看洞口已自動消失,口中之酒變成了漆漿把嘴粘堵,玉帶變成巨蛇把他們纏捆。從此,惠陵有神的傳說廣為流傳,無人再敢來盜。這傳說顯然是用來嚇唬壞人的,但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劉備墓的愛護。
??? 劉備當年 “信義著于四海,”以信得天下,后來的帝王與他套近乎,以求取得民心者也大有人在。在我們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說乾隆皇帝是劉備轉世。有一天晚上,乾隆獨自去后宮,行走間忽見前面有燈火引路,又聽得身后有鎧甲佩劍碰擊之聲,大驚,回頭看,并無他人,便繼續前行,又聽得如此聲響。乾隆問:“身后何人保駕? ”這時有人答道:“二弟關羽。 ”乾隆聞言心中暗忖:云長暗中護我,聲稱二弟,那么,我是當年的劉備了?他由此想到了張飛,緊接著追問:“三弟何在? ““現在河南正陽任上。” 乾隆聽罷驚喜異常,原來三弟也轉生人間,正在正陽作縣令。于是,他連夜下旨,速調正陽縣令進京。乾隆心急,恨不能立即與“三弟”相見,便又連發二道金牌。那正陽縣令接到圣旨心內驚恐不已:我一個小小縣令,皇帝爺怎么直接下旨調我,所為何由?正在他戰戰兢兢收拾行裝準備上路之際,又接二道金牌。縣令見此,以為大禍臨頭,驚嚇身亡。乾隆聞訊,好不痛惜。
(52)朱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