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結合自身職能,全面提升管理保障能力。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正處于穩步提升的轉型期。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隊伍正日益壯大,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開花、結果、茁壯成長”。作為我縣水利行業的“領頭人”,立足自身職能,不僅要充分保障好居民生活用水,更要盡最大努力調引更多的水源滿足灌溉需求。眾所周知,我縣地處黃河下游,屬于調引黃河水和衛運河水的末梢。盡管年初就積極協調省市水利部門,但是調引總量仍無法滿足當前用水需求。這并不是“個例”,是“通病”,全國很多地方都面臨著這樣的窘境。若想“破題”,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疏浚清淤河道溝渠將是“一劑良方”,重點是打通田間“碟子溝、竹節溝、斷頭溝”,上下聯動、部門并進,真正打造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相適應的溝渠水網,實現“灌水引得進、余水蓄得住、澇水排得出”。
??? 二、堅持建管并重,全面提高管護能力。在小湯山國家精準農業研究示范基地,現場看到了超大型噴灌設施,近千畝土地灌溉僅需半天時間,感受很深、感觸很大。我縣作為第二批和第五批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連續五年新建、改建泵站48座,鋪設各類輸水管道963公里,清淤排水溝渠180公里,全縣近20萬畝農田用上了 “田間自來水”, 15萬群眾受益,灌溉效率不斷提高。但多年來,水利項目重建輕管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由于欠賬太多,盡管投入大量建設資金,也僅僅是杯水車薪,只有拓寬投資渠道,重點鼓勵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指導村莊因地制宜確定水利建設項目,逐步建立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系,激發群眾參與的活力和動力,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模式,才能破解農田水利投入不足、管護主體缺失、管理粗放等現實問題,解決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 “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 三、自我強化監管,維護行業秩序和諧穩定。在北京首農集團,鵬程食品、創新食品等加工車間現場展現出“規范化、流水化、專業化、實用化”的一流加工模式,不但效率大大提升,而且產品附加值得到極大提高,隨之而來收益也大大增加。由此可見,我縣水利行業做到“高效、規矩、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水行政主管部門,今后將當好水法律、法規的執行者,行業秩序的維護者,切實加強對水利行業的監督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行業秩序。針對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任務重、涉及面廣、服務對象多的特點,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法規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堅持綜合治理,多措并舉,形成合力;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配強水事巡邏執法隊伍,采取日常巡查、重點抽查、現場督查等方式,重點加強對涉水事項、水利工程建設、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監督管理,維護依法取水、依法繳費的取用水秩序,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合格、運行管理正規有序。
??? 縣水務局局長 于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