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執法任務,只要帶齊證件、執法記錄儀就行了,現在還要備好政策宣傳單,在執法過程中為違法者講解政策,幫助他們辦齊手續。”日前,市自然資源局綜合執法大隊林業執法負責人齊景華帶齊文件,像往日一樣來到朱集鎮棗林風景區巡查,在躍馬河濕地公園內,發現一處已建橋梁涉嫌違法建設。
齊景華經核實發現,該橋梁沒有辦理濕地占用手續,“這里是我市近幾年建設的國家級濕地公園,進行施工建設必須要相關審批手續,否則就是違建。”齊景華說。按照程序,執法人員依法責令對違建進行拆除,開出處罰單據,并全程錄像。但齊景華他們并沒有一罰了之,而是為施工隊負責人耐心講解了該項政策、審批流程等,還主動協調各職能部門完善相關手續。涉案單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愿意接受處罰并承諾盡快辦理手續。
齊景華坦言,以前執法以處罰為主,很多被處罰人員不理解,如今他們變執法為服務,變“罰單執法”為“暖心執法”,得到了被處罰人員及單位的理解,執法效果和效率大大增強。“自4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我們局不僅創新各種學習形式,更重要的是立足本職工作,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執法大隊每天工作在一線,與群眾和企業接觸多,‘暖心執法’是我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體現。”市自然資源局黨委副書記蓋金鐘如是說。不僅是執法,市自然資源局將為群眾辦實事與全市黨建特派員工作相結合,深入包保村莊問民需。
該局包保西段鄉小郭村、郝井村和后倉村3個村莊,5月初,他們結合前期調研情況,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村入戶等形式,搜集村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三個村莊都是純農業村,沒有產業,村民最盼望的還是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蓋金鐘說。
后倉村屬于軟弱渙散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村主干道路燈出現破損、線路老化等問題,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搜集到這一信息后,派駐該村黨建特派員王猛猛及時向局黨委反映,得到了資金支持,并聯合市農高區、農經中心為該村布設路燈56個,解決了群眾難題。
與此同時,該局還為小郭村和郝井村解決了澆地難、電線桿老化等問題,“這些都是村民反映最多、最強烈的問題,村里的‘陳年舊疾’終于得到解決了。”郝井村黨支部書記程國富說。
蓋金鐘介紹,今年,該局把“創新黨員教育活動載體,營造慶祝建黨100周年濃厚氛圍”作為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并將“學黨史、為民辦實事”作為黨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創新思維破解黨建工作難題,以突破項目帶動黨建整體工作,逐步建立過硬黨支部學習教育長效機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該局號召全局黨員以愛國格言、歌曲、詩詞、視頻等方式,為黨獻上祝福,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
辦實事方面,該局充分發揮窗口單位優勢,在市政務服務大廳開設黨員先鋒崗,為來辦理業務的群眾和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今年,我們著力化解城鎮居民住房產權歷史遺留問題,今年以來,全市有產權問題的26個小區全部按照化解方案實施,其中15個小區正在具體實施中,辦理不動產登記,這一措施得到了居民點贊。”蓋金鐘說。
此外,在執法方面,該局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和黨性教育,不斷提升其服務意識和專業知識,做到執法有溫度、服務無死角。同時,積極開展與富鑫家園、土管局家屬院共駐共建小區的共建和走訪慰問、扶貧濟困、奉獻愛心等活動,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社會責任意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本報記者 于斌 本報通訊員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