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李峰民
這是我第二次來樂陵,與2010年相比,樂陵的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發生了顯著改變,尤其是水質好了許多。對于樂陵下一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有這樣幾點建議,一是相關單位要結合本市氣協調和水協調,進一步深化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二是政府要調整環保理念,以前環境保護注重點源的污染防治,以后要注重區域的、整體的環境質量改善,不再是一個點的改變而是區域環境的改變;三是政府要加大環保產業的培育力度,盡管本市環保產業發展有一定規模,但是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拳頭產業,規模小,僅處于從產生到發展的階段,要加大企業融合,提高競爭力。
本報記者 張瀟允 整理
南開大學科技處副處長、院長助理、碩導 李濤
通過參觀樂陵的各個行業,像泰山集團、金麒麟集團、百棗園,我覺得樂陵發展有很好的產業基礎。樂陵的地理位置比較好,而且交通有比較好的規劃,已納入到京津冀一體化規劃,樂陵的發展確實具備了很好的條件。咱們樂陵特別注重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通過 “智匯樂陵”對接洽談活動,不少專家來到這里給咱們支招獻策,我相信通過咱們樂陵人的努力,將來會取得更好地發展。
人才是社會發展或企業發展的核心,我覺得樂陵應該抓住機會做好這塊工作。要借助人才發現人才,比如說我們企業里已有國家 “高端人才”專家、“泰山學者”,借助這些人才可以獲得更多的人才資源。要搞好產學研合作,產學研合作包括能夠把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的成果納入到企業里面來,讓企業更好地利用這些成果去培養人才,增強企業科研實力。再有一個就是 “互聯+”時代已經到來,借助更新的技術,更靈活的手段,我們可以使企業更好地發展。
本報記者 楊建設 整理
深圳泰山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師丹瑋
近年來,樂陵一直致力于人才的引進、培養和開發,通過評選“棗鄉英才”提高專業人才待遇,通過建設科研小院量身培養人才,通過邀請專家學者現場調研借“才”所用。一項項的舉措,不斷優化樂陵的人才環境,可是與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相比,樂陵所提供的各項待遇及科研環境,差距很大。因此,樂陵市要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觀點優化人才環境,對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準人才,樂陵要盡己所能為其提供工作生活環境,讓他們在樂陵這片熱土中成長,成為樂陵的專屬人才;對那些著名的專家學者,樂陵要積極的邀請他們同樂陵的企業進行對接,培養他們與樂陵企業的感情,增加人才與樂陵的“黏性”,為樂陵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優質的人才環境。
本報記者 王 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