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這樣認為,一篇文章也好,一本書也好,感動我們的其實就是細節(jié)。比如看一場電影,或者看一出戲,過了一段時間,其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都淡忘了,但唯獨一兩個細節(jié),仍讓我們難以忘懷。同樣,一篇文章也好,一本書也好,人物、情節(jié)、思想、結(jié)構(gòu),所有這一切都需要足夠的細節(jié),而且必須是真實生動的細節(jié),才能支撐起整篇文章或整本書來的。所有的人物、情節(jié)和思想,都要依賴于這些細節(jié)成立。看作者怎樣運用這些細節(jié),便是我讀書的興奮點。
??? 泰戈爾的《喀布爾人》,寫的是一位遠離家鄉(xiāng)的賣貨郎,思念小女兒——如何表達這種思念之情呢?僅僅說日夜想念,做夢都在想念,行嗎?那樣會太空洞。泰戈爾最后依托的是一張印有小女兒小小手印的紙。這張紙一直藏在貨郎身上,即使是坐牢,他也沒有把它弄壞弄丟。文章前面寫了賣貨郎的很多事情,但都像一個跳高運動員,從遠處開始起步,助跑,積蓄力量,是為了這最后的縱身一躍,越過一個高度——在文章中,便是最后展現(xiàn)給讀者的這張紙。它打動了讀者,并讓這位父親對女兒的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得到了宣泄。這張印有女兒手印的紙,就是細節(jié)。
??? 意大利作家皮蘭德婁的《西西里檸檬》,寫的是一位來自家鄉(xiāng)西西里的小伙子,來到城里看望他的戀人。但他的戀人卻已移情別戀,攀附上富人。如何展現(xiàn)這樣兩個年輕人截然不同的形象呢?靠的是小伙子帶來的家鄉(xiāng)的檸檬。小伙子離開后,那些檸檬留在了那里。對于小伙子,檸檬含有過去的回憶和情意,他的女朋友該如何面對這些曾經(jīng)非常熟悉又別有情味的家鄉(xiāng)檸檬呢?無疑,檸檬成為一種鄉(xiāng)間純樸的象征物,成為感情的象征物,也成了兩個人形象的延伸。這些檸檬,就是細節(jié)。
??? 意大利還有一位作家,叫賈科莫。他寫過一篇《沒有見到兒子》,寫一位母親去孤兒院看望兒子。她是因為丈夫死了,生活困苦,才把兒子送進了孤兒院。好長時間沒見到兒子了,她非常想念他。雖然很窮,但在路上,她還是買了三個蘋果。誰承想,兒子已經(jīng)死了。孤兒院的院長不忍心告訴她這個實情,讓她下星期一再來。她把這三個蘋果放下,讓院長轉(zhuǎn)交給兒子。小說到這里結(jié)束。可以想到,她的兒子無法吃到她買來的這三個蘋果了。兒子不在了,三個蘋果還在那里,有和無之間的對比,讓人心痛。如果沒有這三個蘋果,該如何寫母親對兒子的思念和失去兒子的悲哀?這三個蘋果,就是細節(jié)。
??? 孫犁的《紅棉襖》,寫的是一個十六歲的農(nóng)村姑娘。抗戰(zhàn)期間,患有打擺子重病的八路軍戰(zhàn)士突然來到她家。這時候,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她一個女孩子,該怎么樣面對這突然到來的一切,去照顧瑟瑟發(fā)抖、不住呻吟的男戰(zhàn)士?她是熱愛八路軍的,但是該怎么表達這種愛呢?孫犁沒有寫別的,只是著重地寫了她脫下自己的新棉襖——是在這天早晨才穿上的新紅棉襖——給戰(zhàn)士蓋上。她用這件看得見的新紅棉襖,表達出了看不見的心情和感情。如果沒有這件紅棉襖,光說她燒炕取暖,燒水做飯,說著關(guān)心的話語,還能突出小姑娘的形象嗎?這件紅棉襖,就是細節(jié)。
??? 當(dāng)然,上面這幾個例子,有手印的紙、檸檬、蘋果、紅棉襖,都是具體的東西。這樣的細節(jié),在書中表現(xiàn)得最多,也最容易被我們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方式,需要我們仔細尋找和體會。(肖復(f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