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農歷,那古老厚重的歷史經卷中,二十四節氣如椽如柱,如時光的緯編,歲月的鏈扣,瑩瑩爍爍,璀璨無比。它們或如窈窕淑女,卓然而立,倩影芬芳,或如灑脫儒生,羽扇綸巾,經綸滿腹,述說天道與地脈的關聯,引導大地上的生長與收獲,生存與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農歷的花朵,是時光的碑刻。它是科學的也是詩性的。它是一本歷書,從天演而來,從太陽俯瞰萬物的目光中提煉出秘笈,為地氣所用,為物候貼上標簽,由此,天人合一,萬物欣欣向榮,大地井然有序;它承載著稻香谷黃,引導著蛙鳴蟬唱,它演示著葉落花黃,沉淀出蜜甜酒香,它浸潤著淳樸農人的豐收之夢,也潤澤著知性文人的跳躍詩行。它是民間的也是廟堂的。民間的漁樵耕織依附著它,各類習俗節日依附著它;宮廷的禮俗小景依附著它,浩蕩的祈天祭地儀式依附著它。它是剛正的也是婉約的。它是一柄無形的長劍,該扶持的扶持,該催生的催生,該挑破的挑破,該斬殺的斬殺;它又如慈母育嬰,手掌綿柔,語重心長,百千呵護,仔細叮嚀,惠暖稼禾,慈收百果。
節氣的風兀自在鄉野吹拂了億萬年,農人拾起一粒粒零散的珍珠藏在各自的袖間,直到公元前104年,節氣的光輝才被《太初歷》播撒,從此,二十四節氣正式成為歷法,成為人們可以實實在在依附的煙火日子的坐標。
沿著節氣行走,我們尋根到太初,被一縷源頭的風喚醒本真;沿著節氣行走,我們陪著二十四位親人,走過四季輪回,明曉大地的循環;沿著節氣行走,從那鐫刻在天地間的古書上讀懂乾坤:太陽的源頭垂愛,在植物上落腳,最后,收束在農人的鋤頭上;沿著節氣行走,從節氣里尋到大自然的規律和秘密,用這把金鑰匙打開農耕歲月的宏大史書。
節氣是實用的,大地袒露著順應節氣而蓬勃或凋敝,谷倉張開著等待節氣來填滿糧食;節氣是浪漫的,諺語音韻婉轉,仄起平收,是一首首民間的詩歌,在傳唱中將節氣的美和功用傳遞;節氣是智慧的,它天道的規律,被人類發現和合理使用。節氣是柴米飽滿瓊漿溢芳,滋潤著綿長而實在的日子;節氣是芬芳的花朵,被人們過成節日,裝扮著有夢的日子;節氣是細密的針腳,將天、地、人這最偉大的三子結合在一起;節氣是一把戒尺,嚴格約束著農事和人們的活動,成為自然萬物的時間坐標;節氣是流香的宴,節氣是酣醇的酒;節氣是平平仄仄的詩行在大地上蓬勃生長,隨著季風四野吟誦;節氣是嚴肅剛正的史記,在炎黃族譜的血脈中傳承。
承天而來的節氣與地相合,是一部民間的《詩經》。從民謠、諺語到詩詞文賦,文人們被節氣的風吹出萬千感慨,飽蘸時令的墨跡,采擷節氣的珍珠,描摹丹青,賦詩成誦?!扒迕鞲吡还扔昊?,立夏谷子小滿薯”“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從民間采擷并傳承來的這些經典,口口傳誦,齒頰生香。大地上勞作的農人,感恩節氣,節氣就像一粒粒珍珠,被風串起,被時光串起,照亮在農人的心頭,溫暖在農人的心窩。他們像呼喚自家的小兒女一樣呼喚著節氣,他們喊小雪的時候,內心飄蕩著旖旎的詩行;他們說小滿的時候,嗅覺里都是麥子灌漿的清香;他們講到白露,眼睛清澈,內心澄明;他們說到清明,拂堤楊柳已經先于脫口而出的音節而婀娜生煙。
終而復始,循環不涸,節氣的河流奔涌在華夏兒女的血管里,演化成遺傳基因。現代文明不管如何洶涌,都無法淹沒古歷的光輝,仍舊有那么多人執著地沿用“初一靜思,十五拜月”的習俗,鄉村的集市仍舊沿襲著農歷里“逢五排十”的集聚規則。農歷是中國人的根,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鄉愁與情懷。每個中國人所驕傲的是,他與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融合成一體,皮膚和眼睛的顏色僅僅是一個標簽,農歷里的文化才是內核。
走在節氣里,你會發現節氣的旖旎之美,它是一把折扇,竹骨紗面,掩映著一折一折的流光,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走在節氣里,你會發現節氣的韻律之美,每一個節氣都是一首民間小調,悠遠輕快喜慶淡薄,四季交替炎涼對接,世間更迭,年輪往復,斗轉星移里,蘊氣象萬千;走在節氣里,你會發現節氣的樸素之美,它是百姓的煙火日子,是北雁南飛春紅秋黃的規律,是祖宗藏在光陰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遺產;走在節氣里,你會發現節氣的智慧之美,農諺是節氣的注解,是哲學在民間的變身,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上都帶有節氣的芬芳;走在節氣里,你的血脈更蓬勃,你的骨頭更堅硬,你的氣節更昂揚,你的民族、你的基因、你的燦爛歷史,被節氣披上了一身燦爛的霞光。張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