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篇名為《凌晨3點不回家》的網文引發網友共鳴。現代生活中,忙碌,的確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態:“白加黑”“五加二”,工作總干不完;忙應酬,忙補課,周末也不得閑;即便是休假游玩,也常常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通宵達旦、廢寢忘食或許有些夸張,但生活節奏也免不了是爭分奪秒、應接不暇。
在很大程度上,忙,是奮斗,是拼搏,是馬不停蹄向夢想前進。在每一本時間管理的“攻略”上,都不會有人教你不勞而獲。縣委書記廖俊波,把車子、飯桌、工地當作辦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馬冬晗,將每天從早上6點到午夜1點的學習計劃細致到分鐘;鄉村醫生賀星龍,18年間出診17萬次,摩托里程足以繞地球10圈……在與時間賽跑的路上,沒有人可以不奮斗就到達終點,沒有人可以不忙碌就收獲幸福。無論是一心為民,還是獻身學術,以夢為馬,忙碌就能讓人變得充實。
在我們棲居的城市,隨時都有人在工作。當“夜班人”“熬夜族”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回家,便利店營業員、環衛工人早已開啟了新的一天。24小時“不打烊”,為城市帶來了故事,也平添了不少魅力。吆喝的小販、值班的警察、開夜車的司機……忙碌的人們激活了城市運行的機理。盡管城市也面臨交通擁堵、住房困難等問題,但忙碌意味著進步空間巨大,當勤勞努力的個人組成干勁沖天的群體,每個城市的未來都值得期待。
就國家而言,忙碌是發展活力的表征。從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30年不懈治沙的“庫布其模式”,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每一步,無不是由行動者的汗水創造出來的。如今,早高峰的北京地鐵4號線以1分43秒的發車效率將一批批上班族送達崗位,世界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日夜不停,一艘艘巨輪把貨物運往五大洲,這是中國活力的生動注腳。中國快速發展,離不開地區互相比照你追我趕,離不開企業奮發圖強鏖戰商海,更離不開個人爭分奪秒增長才干。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方能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
不過,就有些人而言,之所以忙忙碌碌、片刻不息,不見得是選擇了遠方,也有可能是選花了眼。在現代社會,人們看似從重復勞動中被解放出來,但物質的豐富、生活的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手機、汽車減輕了溝通之苦,但網絡社交、保養停放令人傷神;成為健身達人、追劇狂魔、手游玩家也是讓人勞神的“小目標”。五顏六色的生活,是時代進步的饋贈,但某種意義上也是忙碌的源頭。稍不小心,朝著目標闊步而去的忙碌,就會變成無頭蒼蠅式的庸碌,甚至帶來低效混沌的“拖延癥”。所以,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忙得充實、忙得有效,讓忙碌真正加快前進的步伐?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看不見終點的奔跑,片刻不停才不會掉隊。事實上,在每個城市不舍晝夜的“接力跑”中,個體雖要以國家社會的宏大敘事作為參照,卻不用獨自跑完全程。即便忙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忙不應占據生活的全部。正如反復折疊的鐵絲必然會斷,切莫讓忙碌拖垮了身體。既要在忙碌中提高效率,把刷手機、侃大山等無謂的忙碌剔除出去;也要找到忙碌的節奏,慢一拍,喘口氣,養精蓄銳,重整旗鼓,明日的賽程會更自如。□石 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