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蕊
從前,齊國的國王生了一種怪病,終日昏昏沉沉,蒙頭大睡,叫也叫不醒。經(jīng)皇宮里的御醫(yī)治療,仍不見好轉(zhuǎn),文武大臣急得團團轉(zhuǎn)。正在大家都想不出好辦法時,有個太監(jiān)說:“聽說扁鵲是個神醫(yī),何不請他來看看,也許可以治好。”
皇后和太子立即派人把扁鵲請來。扁鵲看了看齊王,搭了搭脈說:“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不過,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會處死我的。”皇后和太子連聲說:“哪有這個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一定要重重賞你,哪會處死你呢!”扁鵲說:“既如此,隔幾天我再來。”
一天,天下大雨,扁鵲來給齊王看病。他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走進皇宮,來到齊王寢宮,只見齊王仍然蒙頭大睡,叫了幾次也沒叫醒。扁鵲一不脫鞋,二不脫衣,就趴在了齊王床上,把齊王推過去翻過來地折騰開了。齊王睜開眼睛一看,只見一個渾身泥水的人趴在床上擺弄他,頓時勃然大怒、破口大罵。速叫人,把扁鵲拉出去斬首示眾。皇后和太子上前求情。齊王根本不聽。
扁鵲對皇后和太子說:“大王病已不治自愈,不必再服藥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處死我,我也預料到了。不過,我有個請求,不要殺我的頭,把我罩在大鐘內(nèi)悶死好了。”皇后和太子把扁鵲的要求回報了齊王,齊王同意了。扁鵲被罩在鐘內(nèi),知道時間一長就會被悶死,就用手在鐘邊掏出一個通氣孔道,然后端坐在鐘內(nèi)靜氣養(yǎng)神。
3天以后,齊王的病完全好了,想起被他下令處死的扁鵲,心中十分后悔,便同皇后和太子一同來到鐘旁,叫人把大鐘吊起來。只見扁鵲正端坐養(yǎng)神、面色紅潤、安然無恙,齊王見了很是驚訝。
皇后和太子問扁鵲為什么要用那樣粗野無禮的方法給大王治病,扁鵲說:“大王之病,乃因操勞國事過度,把許多煩惱之事悶在心頭,積郁成疾,名為‘郁癥’。這種病只有激發(fā)他生氣狂怒,把胸中的積郁發(fā)泄出來才會好。”齊王聽了,夸贊道“真是神醫(yī)呀!”于是,厚賜了扁鵲。
何為“郁證”?中醫(yī)認為,郁者,結(jié)聚而不得發(fā)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此為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郁病有六種,即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氣郁者,胸脅痛,脈沉澀;濕郁者,周身走痛,或關節(jié)痛,遇陰寒則發(fā),脈沉細;痰郁者,動則喘,寸口脈沉滑;熱郁者,瞀悶,小便赤,脈沉數(shù);血郁者,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食郁者,噯酸,腹飽不能食,人迎脈平和,氣口脈緊盛者是也。我國元代著名醫(yī)家朱丹溪認為,人身諸病,多生于郁。在現(xiàn)代人的身體中郁結(jié)不少,各種情緒的郁結(jié),各種肥甘厚味的郁結(jié),各種不運動導致的痰濕的郁結(jié),各種氣血的凝滯瘀阻等。 中醫(yī)治療郁證的方法很多,有像扁鵲那樣的以怒治郁的方法,也有用藥物治療的方法。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治療郁證的經(jīng)典方劑---越鞠丸。越鞠丸最早出現(xiàn)于《丹溪心法》,“越鞠”即發(fā)越鞠郁之氣的意思,由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五藥組成,其中香附理氣解郁止痛,治氣郁為君藥;川芎為血中氣藥,旁開郁結(jié),治血郁;梔子瀉火除煩,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蒼術燥濕健脾除痰,治濕郁;諸藥合璧,共奏行氣機,解諸郁之效。人以氣為本,氣和則病無由生。若喜怒無常,憂思過度,或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適等因素,均可引起氣機郁滯。氣滯則肝氣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氣滯,升降失常,運化不行,故見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消等癥。肝郁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或郁久化火。脾運失司,聚濕生痰,或食滯不化。故氣、血、火三郁責在肝膽;濕、痰、食三郁責在脾胃。病雖言六郁,但側(cè)重于氣郁為主。治療時應以行氣解郁為主,使氣行則血暢,氣暢則痰、火、濕、食諸郁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