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慶七·一,王長炳先生的三副書法作品,格外打眼,端莊而流麗,率真含瀟灑的書風,受到人們普遍的贊揚,都說他的筆墨不是一日之功。確實,現年七十七歲的王長炳先生,在中國書法的田地已經耕耘了五十個春秋。他是臨邑縣城東街村人。原先的東街是一排排的農家小院,偶爾也夾雜著一些商家店戶,節假日當你走進東街,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便是家家戶戶門上由他書寫的春聯或喜聯,紅通通的對聯,在門上方大紅燈籠的映照下,流光溢彩,喜慶而安祥。如“人勤春早,國泰民安”,“豐年飛瑞雪,好景舞春風”,“大地合歡花正好,長天比翼月雙圓”,“喜待東西南北客,樂談姐妹弟兄情”之類的吉祥話,表達著老百姓最樸素也最執著的愿望。其寬博高古,沉雄峻拔,點畫精到,結體疏朗,技巧極為豐富的筆墨受到人們的稱贊,促動了人們對傳統書法的喜愛。一年下來,經他手書寫的對聯不下五、六百幅,還有不少的中堂匾額及各種書法活動展,一刀刀的紙張,一盒盒的墨汁,都是他省吃儉用的積累購買的,無論誰找到他,總是有求必應,而且不收分文。同時,長炳先生還是一位書醫兼備的人。行醫也是只為濟世,解人之難不收任何勞務費,留他吃頓飯,也是難上加難。溫暖千家不計程,詩書醫德見赤誠。暑寒伴月尋常事,笑傲人間路幾重?幾十年來,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風霜雨雪,其中蘊藏著多少艱辛,凝結著多少汗水,都被他凝化成靜穆純真的翰墨和感人肺腑的高風亮節。
??? 先生生于一個傳統儒家農戶,自幼接受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以及《論語》等詩書子集,“親師友、習禮儀”,“勤有功,戲無益”及“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等理念,直到現在仍是他行為的法則,而且“中不偏,庸不易”《中庸》的人生哲學之道是他人生的主題。在他的人生中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見他人優點或善行義舉,則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難以達到,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看到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則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先生自幼所形成的特性,也始終貫穿于他五十年的書法實踐中。
??? 確實,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有才能的人,聲望自然不凡;情操方正的修養,書風自然端莊、平談而天真。他是臨邑一中高中部二級的畢業生,考上山東農業大學后,在校一年,因父母年老體弱,退學回家伺候二老雙親。六四年干民辦教師,八六年當赤腳醫生開診所。工作之余練書法,開始買了本《書法入門》,學柳體。由于他對書法藝術精神主體的把握及其在這方面的了解和實踐,乃直接由人格中所流出,并即以陶冶其人生,為其人生而藝術,不自覺地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按照自己的道德觀念去捕捉和提煉屬于美的現象和情趣,將其融進自己的書法藝術,一入手所寫的柳體作品,自然流露出一種端莊充實、寬靜肅穆的氣息,受到原一中校長韓其昌及業內一些書家的好評,在他們的鼓勵下,上了三年的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從而更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和境界,拓展了書法藝術的視野。在當今書法文化精神的裂變與堅守的情勢下,以人品論書品的論調已顯得不合時宜,但為人生的生活態度及藝術精神卻是應當肯定的。當然,這種為人生并非將書法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置名和利之外,摒棄為藝術的刻意,以一個日常書寫的自適狀態擺脫刻意求工的束縛和為評比為賺錢而喧嘩取寵。只有為此,所書作品自高雅。長炳先生以翰墨傾注人生,為人生而對藝術的日益精進精神,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尤其是藝術流于制作,平淡流于喧囂的現象,為俗物所擾的書法再難保有藝術的純潔。縱觀古今的精典作品,都不是名利雜念的產物,都不是嬌柔做作的刻意設計。正如黃庭堅所言:“放筆自然成行,則雖草而筆意端正,最忌用意裝綴,便不成書。”
??? 幾次看長炳先生寫字,總是讓人感到“風行水上 ,自然成文”的輕松與自然。“興來一揮百紙盡”,所表現的不僅是線條的律動,更是蘊含著深一層的對人生理念的構思和對傳統精典的癡誠。在人生的道路上,長炳先生是一個極講規矩的人,他的書法也十分講究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師承是 書學的第一要務,中國古代那些別張新幟的傳統文化精典和那些垂范遺澤于久遠的文化巨人,無一不是在形神中溯源,在復古中創新,方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成為傳統文化的精髓。長炳先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尋門而入《圣教序》,一直按照王羲之的書寫法則揮毫弄墨,十幾年來始終如一,對臨、背臨,用心去臨,用腦去記,反復對照,反復修正,著眼圣教的筆意,經營位置,更重圣教的章法氣息,力爭達到以求古人筆法與形合,即要取其神,又要取其韻,又要取其勢,堅持不懈反復精細地去揣摩圣教字形結構技巧的信息點,不斷加深感受。同時,他處世待人的中庸之道,對他的書法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極大,諸如空間的長短、大小粗細、曲直、方圓、收放、實虛,還有時間的快慢、動靜,還有形式的疏密、干濕、剛柔等若干相反且又相成的矛盾元素兩端之間,總是根據具體情況,找出一個最佳平衡點,做到陰陽相生,參差互濟,顧盼寓情,靈動而不松散,蒼拙而不滯怠。可以說,長炳先生習書大王,觀察入微,入道知味,中規中矩,彰顯著明快、凝重、質樸和秀美的詩意,或深情綿邈,或無斧鑿痕,或渾成精當,涉筆成趣,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花開不并百花從,獨愛大王趣未窮。縱使風霜搖落夜,心牽百姓送春紅。他的筆墨中總是透著心境的閑適和祥和,將青山賦一笑,世事越千年的感慨和人生的平靜和淡泊所凝結的燦爛花朵,與人相互開懷,交心悅性。通過在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營養和享受的無窮的樂趣,豐富著人生,升華著精神境界。
??? 雖然,先生對大王書體已經尋門而入,但還沒有破門而出,走進去方得規矩,走得出方能造化。且大王書體中那種裸露無隱的刀鋒劍力的切痕和那種骨氣森森,鋒芒凜凜又柔韌溫婉之底蘊的骨法用筆沒有直觀顯現。這也可能是他的美中不足。但是他于事理、于名利、于藝道、于人生沉淀已久的寬厚,淡然世俗的寬容,靜以用情的師古,不知疲倦的追求等許多精神特質,應是中國書法在現代文化裂變背景下應予堅守的寶貴財富,還有他那不喜張揚,不思名利,自甘寂寞、刻苦勤奮,不為時風所動,以平靜如水的心態、虔誠潛心于書法藝術的精神,在當下一些人心態浮躁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書法修身, 凈化心靈,促進健康,近八十歲的王長炳先生仍然耳不聾、眼不花,身心康健,精神煥發,晚霞的翰墨會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張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