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 二十年前,在上海一輛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個工作人員開始查票。查票很安靜,工作人員只對乘客點一下頭,乘客看一眼他的胸牌,便從口袋里取出票來。工作人員立即用紅鉛筆在票上劃一下,便把臉轉向另一位乘客。整個過程,幾乎沒有一點聲響。
??? 終于,有一位中年乘客拿不出票來。工作人員說:“逃票要罰款。”
??? “逃票?”中年乘客激動起來。因為一個“逃”字,完全排除了遺忘的可能,聽起來很刺耳。他看了一眼周圍人的臉,發現大家都有點幸災樂禍。乘公共汽車太枯燥,人人都期待著發生一點與自己無關的事,解解悶。
??? 中年乘客一看就更惱怒了。他拿不出票,卻要快速找到不是“逃票”的理由,而且不僅要說服工作人員,還要說服周圍所有的人。他憋紅了臉,慌忙從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張名片塞給工作人員,說:“你看我管著多少人,還需要逃票?”
??? 他在摸名片的時候無意中碰到了放在同一口袋里的一個銀行存折。千不該萬不該,他居然把這個存折也塞到工作人員手里,說:“你看看這個,我還用得著逃你的票嗎?”
??? 當年的工作人員很有修養,既沒有看名片,也沒有看存折,而是禮貌地把這兩件東西塞回到他手里,說:“這與職位、金錢沒有關系。上車買票,是一種城市文化。”
??? “文化?”中年乘客受不了當眾被教育的情景,何況又扯上了文化。他不知怎么回應,便說:“你還給我說文化?我兒子已經是碩士了……”
??? 這一下,整個車廂都笑了。大家也不清楚這兒怎么冒出來了文化,只是在笑這位乘客說不過人家的時候,拉出兒子來做救兵。
??? 二十年過去了,社會變化天翻地覆。有趣的是,那次公共汽車上出現的一個概念——文化,已成為人們區分榮辱的第一防線。
??? 據調查,目前多數退休人員晚年生活質量的差異指標,除了健康,就是文化。即有沒有戲劇、音樂、文學、書法方面的興趣相伴隨。
??? 過去,每個人身上的文化只有文化界人士才會關注,現在,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關注了。但是,當大家都在向往文化的時候,怎么來處置落到自己身上的文化,也就變成了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要。
??? 我認為,一個人身上要擁有真正的文化,首先應當不再“扮演”文化。
??? 這個道理,一聽就明白。這就像真正的功夫高手不會一邊走路一邊表演拳腳。因此,我們或許可以憑著是否扮演,來猜測真假和深淺。
??? 有一次,東北某地聘請我和當時還健在的汪曾祺先生擔任文化顧問。聘請儀式上的發言者也許考慮到我們兩人都寫散文,便美詞滔滔。汪曾祺先生顯然有點受不住了,便邊聽邊輕聲地把那些話“翻譯”成平常口語,像一個語文老師在當場改錯。他的年齡使他有資格這么做。發言者說“今天麗日高照,惠風和暢”,汪先生立即說“請改成今天天氣不錯”;發言者說“在場莘莘學子,一代俊彥”,汪先生立即說“改成在場學生們也挺好……”
??? 這就構成了一種幽默效果,現場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發言人不僅沒有生氣,而且以自嘲的口氣感謝汪先生,說:“您老人家已經在做文化顧問了。”
??? 擁有文化的第一證明,是不再扮演文化。
??? 一個真正擁有文化的人,不會扮演“當代名士”。他不會寫著半通不通的民國文言,踱著不疾不徐的遺老方步,數著百年文壇的散落殘屑,翻著筆跡草率的誰家信箋,又矜持地抖一下寬袖。
??? 他也不會扮演“歷史脊梁”,不會用嫉妒來冒充正義,用誹謗來展示勇敢,用瘋話來顯露風骨,順便再從電視劇中學一點憂郁的眼神、慈祥的笑容。
??? 他也不會扮演“文壇要人”,總是遲到,總是早退,總在抱怨,“部長又打來電話,近期有五個論壇……”邊嘆氣邊搖頭,像是受盡了折磨。
??? 當然,文化中也有正常的扮演,那就是在舞臺上。擅長于舞臺藝術的人最容易識破生活中的扮演,一看便笑,輕輕拍著對方的肩,說一句:“咳,別演了,劇本太老,又在臺下。”
??? 文化,從誠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