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去世了,象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婦女一樣,默默而去。如一把黃土,黃土生長了莊稼,卻不為太多的人注意。
??? 母親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但她知道怎樣教我們做人,我們兄妹的品行無不受母親的培養與感化。她常對我們兄妹說:“腳下踩著塊金子不是咱的咱也不要。”她不會說拾金不昧等文詞,但這比成語要形象和生動得多。人們常把大地比作母親,我們的母親也正象肥沃的土地,兒女們在這塊土地上吸吮著種種養分。
??? 母親從小就受苦,身體素質不好,養育兒女時,又適逢三年自然災害,所以一直體弱多病。
???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有所好轉,為了兒女,她仍不放棄體力勞動,有病也硬撐著不去醫院。有一次病得實在厲害去了醫院,醫生打比方說:“機器運轉需要休養,土地育苗需要養分。大娘過于操勞,太缺乏休息和營養了。”在兄妹的一再堅持下,她才同意在大哥那里休息一段時間。因為大哥單位和鎮醫院很近,這樣既能暫時避開家庭的繁擾和體力勞動,又便于治療。住院她是堅決反對的,她一定心里掂量過,住一天院的花銷還不得一只老母雞下多少天的雞蛋呢!
??? 八十年代后,生活條件好多了,兒女們也都能自食其力了,母親也用不著那樣操勞了,雖然年齡大了,但身體比以前好多了。母親終于能安度晚年了。誰承想,1993年底母親患了尿毒癥,不得不住進省城醫院。
??? 同病房的都是尿毒癥患者,其中一位老太太因為公費醫療,整天都是以最昂貴的花費治療,還準備花幾十萬元來換腎。母親聽后簡直嚇了一跳,她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這么多錢,別說見過了。可她覺得合理,人家是吃國庫的,咱是農民,所以心里依然坦然,沒有一點不公平的感覺。
??? 巧者勞動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母親是有所求的,她希望能把病看好,這倒不是她怕死,她想看到兒孫都成家立業,這是對她操勞一生最大的回報。為此,一生最不能喝中藥的她,竟能把半碗藥湯一氣喝下,恨不得病一下子就好起來。只可惜現在對此病的治療水平還不能挽留她,于是虛歲才六十五的她帶著遺憾去了。這成了當時還沒有完成母親心愿的我的最大痛處,因為我沒有在母親有生之年成家,讓他看到最小的兒媳婦。這是我的不孝!
??? 母親在黃土地上操勞一生,最后又到黃土地里去了。在母親祭日,我站在母親的墳旁,西風蕭蕭,荒野茫茫,我也只能撒一把黃土,以此來寄托我的哀思。
??? 愿母親在天國安息!(劉若林,男51歲,臨南鎮李集村人,濟南啤酒集團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