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鋒
???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指出,“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一個重大課題”。他強調,“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中國人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文化基因。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具有很強的歷史意識和現代氣息,對本土文化的現代轉化和中國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從孔子的東方智慧中汲取精神養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仁義理想與有道德的市場經濟
??? 孔子于禮樂之中發現了“仁”,有“人而不仁”“如禮何”、“如樂何”之追問,也有“汝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的訓導。孔子從帶有宗法血緣特征的禮中,解釋說明滲透禮制又不局限于禮制的“仁”的精神。仁與愛在先秦就已經多次連合為一詞,仁愛基于血緣又具有局限,所以還需要“忠恕之道”作為“為仁之方”,于是雖“愛由親始”,也終于能“泛愛眾”。孟子更加重視禮背后仁的精神以及實現仁的合理方式,強調居仁而由義。荀子則要求“化性起偽”,作了制度性的一些探索。由此可見,仁義是儒學乃至整個中華文化的價值基礎,幾乎每一代儒學復興都從重申仁義之道開始。
??? 仁義之道完全實現的社會就是理想之治,《禮運篇》就說明了這種最高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儒學所倡導的最高理想與現代化進程中始終伴隨的社會主義理想相契合,也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倫理追求。雖然市場的重復博弈可以降低撒謊和害人的行為,法律的嚴懲有利于交易行為的規范,但是,在市場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與不完全的情況下,重復博弈和法律懲戒的運行成本很高。而孔子開創的儒學及其仁義理想,某種程度上可以為市場倫理的確立提供文化支持。馬克思當年沒有設想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是將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的一個過渡階段,認為這個階段仍有共產主義法權。即使如此,在儒學的文化土壤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比資本主義有更大公正的社會理想和制度安排得到理解、提倡和實行,對實踐中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和人民將具有長久意義和現實價值。這樣既有效保存社會主義的理想性質,又有利于在規范、指引市場經濟發展中尋找正確經驗,創造一條現實的具體的由成功經驗所不斷支撐的新路,從而區別和優越于資本主義。
??? 經世致用與富有人情味的契約意識、競爭意識
??? 可能有人會問,孔子離我們已有2000多年,其思想是否仍然適應現代中國呢?其實,不管是2000年以前,還是2000年后的今天,國家制度社會結構或許差異巨大,但人性是相通的。例如,信仰是人們對于極高的或最高的、普遍的價值的信任、信賴和追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文化存在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今天,中國人的精神信仰生活依然離不開孔子開創的儒學及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孔子按照《周易》的傳統,支持祭天、拜天,這個天雖然高高在上,卻從來都離不開人倫日常。從圣人、大人那里感受天的偉大,再用天的道理來說明人世的規范,是典型的以人觀天。孔子諸多“順天應人”的理念,說到底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信仰方式、是一種通達人性基礎上的哲學理念。
???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現代性本身的一些弱點和弊病也暴露出來,面對這些問題,道德主義的譴責比較多,恢復淳樸生活方式的情感需要也比較迫切。孔子開創的儒學及其經世致用的一面提醒我們:倫理價值、心性修養確實具有獨立的價值,道德精神可以照亮世俗生活,對整個人類的發展也極有價值。但同時,這些價值不是用來否定中國式現代化所取得的成績、所創造的重要物質條件,而是成功運用到政治哲學上,走出一條不是那么冷冰冰的只重視物質發展的中國道路。社會存在和日常生活的現代化已是中國的客觀事實,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回歸傳統,以人情、鄉情、報國之情為標準作武斷評價。相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在契約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的基礎上講人情、講公平才行得通。正所謂理無可恕,情有可原。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既不是過去的計劃經濟,也不同于資本主義,而是中國自己的道路,創造出比傳統中國和西方國家更加合情合理的社會。也正是在此意義上說,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經世致用和人倫日常,重視具體實踐中的活法和做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
??? 中庸之道與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
??? 孔子主張中庸,“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是“至”德,是一個非常高的道德修養的境界。同時,中庸還是一種方法,中庸的中就是中正的中,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到動態平衡的契機,靈活處理,辯證綜合。中庸之道的“中”因權而變,關鍵在于度的把握。什么是恰到好處,不僅在不同時空條件和環境中大不相同,而且隨著文明進展、人類活動領域的擴大,這個度更具有難以預測的可能性和偶然性,它不完全是經驗的綜合,也不是邏輯的推理,而是一種創造。
??? 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之所以在中國具有如此強的生命力,離不開中庸的智慧和動態平衡的藝術。像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愈益多樣化的國家,和諧、中庸的理念尤其重要。當然,中庸之道、動態平衡,并不意味著采取實踐步驟時左顧右盼、舉棋不定,而是強調在發展結果的共享上、在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注意統籌兼顧、勞資兩利、城鄉平衡、內外統一,從而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所以,我們一方面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是硬道理,盡一切可能克服困難、創造條件,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和水平的基礎上強調中庸之道,重視多元之間通過共識和尊重達成的交叉面和共同點,避免物質主義的命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庸思想及其現代轉化和實踐運用,對避免對立的非此即彼的絕對化思維有重要意義。
??? 當然,尊重歷史、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始終需要冷靜和客觀的對待。具體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思想和中國傳統哲學而言,就是不能只是“照著講”,而應當“接著講”。在中國現代化步伐加快的進程中,吸收和借鑒孔子思想和儒學思想,同時結合現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并對其進行創造性的現代轉化,這樣才能夠從孔子的東方智慧中汲取推動中國不斷前進的精神養分。